小学生作业研究文综述献
一、“作业”的概念
在《辞海》中,对“作业”的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使用。在《实用教育大词典》中对作业的定义是:“为完成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两种,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上已学过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习成果、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对作业的功能和意义的研究
1.国外的研究
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对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做法作了精辟论述:“所教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和练习,教育便不能达到彻底之境界。”他要求教师讲完新课后让学生复述所讲内容,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再教给别人,通过实际应用把知识巩固在记忆里。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都分,这种作业从根本上具有独立作业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完善化的使命。”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埃西奥内教授认为,家庭作业的目标不在于使学生接受大量的信息,而主要是培养注意力的集中、遵循作业的规范、敢于面对困难并克服它,以及抵御各种使人分心的诱惑等等品质。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良好习惯,其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并对以后的发展大有好处。这一作用远远超过单纯的机械训练式的作业。他激烈地抨击了以往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把儿童看成机器hellip;hellip;所做的一切在于增加输入量,以从学生那儿获得更大的输出量”。他认为“家庭作业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首先不在于它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于衡量并鼓励学生发展自我管理及有关的良好工作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库伯在研究中指出:首先,作业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具有直接的作用。其次,能提高学习技能,改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没有地点限制的。此外,能培养独立性和责任心。最后,可以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