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其对策的研究——基于杭州市XXX小学的调查文献综述

 2022-08-12 11:08

关于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其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小学校园的欺凌事件在校园中的存在,对被卷入其中的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消极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小学生对校园欺凌认识的现状研究、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这4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校园欺凌; 小学;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本研究的文献综述根据研究需要和查阅的文献确定将研究分为四个部分——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小学生对校园欺凌认识的现状研究、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每一部分的综述都包括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部分。

  1.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的,刚开始是作为中小学生之间的“欺负”行为来进行研究的,1998年,我国学者张文新借助与国外同行合作的契机,率先对中国背景下的小学生的“欺负”问题展开了研究,但这种研究只是停留于学生间的“欺负”现象中,他在《儿童欺侮问题研究综述》中简述了国外在儿童欺侮领域一些主要成果和最新动态,但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1]而在这之后,各界专家和学者对“校园欺凌”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1、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

对于“校园欺凌”的定义,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是发生在校园内的针对学生身心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欺凌者可能是老师、学生、或者校外人员,[2]佟丽华在校园欺凌的定义中不仅强调了校园欺凌发生的场所,而且对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也做出了相应的界定。而学者马倩、徐洁、陶夏则并未限定校园欺凌发生的场所以及欺凌事件双方的身份,他们认为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蓄意的肢体或者语言攻击性行为,并且这种行为的直接原因可能在于学生之间体力与心理能力的非对称差距,结果对被欺凌者造成心理与生理伤害”,[3]在这三位学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校园欺凌的定义中重点强调了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之间力量的不平衡性。而对于校园欺凌的官方界定,我们则可以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中一窥究竟。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中将校园欺凌大致框定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事件”,但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界定。

2、小学生对校园欺凌认识的现状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