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传统村落保护与综合提升规划-2文献综述

 2023-08-29 10:08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麻料村,是雷山县东北边缘的山村苗寨。该村辖8个村民小组,169户,人口722人。全村总面积3.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6亩,其中田面积501亩,土面积55亩,人均耕地面积0.79亩,2013年人均粮食590公斤,人均纯收入5720元。麻料村民大多以银饰制作为业,村民历来有从事银饰品加工的传统,素有“银匠村”的美誉,工艺祖传,代代传承,逐渐升华,从业历史悠久,据传约有800年的历史,银锦工艺精深细腻,雕花、塑龙,惹人喜爱,名声远扬四海。现有120户182人分布在北京、贵阳、凯里、雷山、丹寨、台江等地专业从事银饰加工和经营。随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兴起,刺激了民族工艺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打拼,麻料村的银匠们有的在城市建起了银饰楼房,有的购买了银饰车辆,还有的开办了银饰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麻料村现有民居165栋。建筑几乎清一色的穿斗式木结构。楼的外部造型、内部装修、民俗陈设,极具地方特色,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吊脚楼的外部造型,大多为四榀三间,上下三层。底层进深很浅,只能圈养牲口。二层半虚半实,即所谓的半边楼。二层一般三面带廊,人从山面经廊进入堂屋。此层为全家活动中心。楼空部位,上铺楼板,与实地平。此外,还有三开间带一耳房、三开间带一迭落、三开间带量迭落、四开间吊脚楼等,屋面多为斜山顶。麻料村吊脚楼的内部装修方面,具有许多特点。大门装有牛角,意为可报一家平安。几乎所有吊脚楼的封檐板,着意刻成拱桥形。将“桥”刻于封檐板上,以此记载古代居住习惯,同认为可消灾纳福。

此外,大门、房门、窗户的装修也别具一格。门槛高,苗俗认为财富多,有利于财不外溢。窗户外侧即为走廊,窗不用支摘式,而用上下推拉式。

麻料村现状建筑肌理比较明晰,主要的特点就是沿主干路分布在西、南两个片区,通过主干路将西、南两个片区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筑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村落传统格局主要有村落巷道、村巷格局、村寨周围自然环境、视廊等,均保持较好的风貌。

根据《雷山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雷山县的发展定位是世界苗文化中心,凯里城市经济圈节点城市,具有浓郁地方民族风情的国际旅游城市。在空间结构上,以县城为中心,优化乡镇产业发展布局,突出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特点,形成“一轴一心四区”的县域产业结构。麻料村处于“北部民族文化旅游区”内,依托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等,开展旅游服务。通过旅游业带动工艺品加工等轻工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

根据《雷山县西江镇总体规划》(2016-2030),西江镇的发展定位是以“西江千户苗寨”为首的苗族文化浓郁、风貌独特、生态环境优美的原生态旅游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旅游景观型示范城镇,国际重要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上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发展布局。 麻料村在镇域发展主轴线上,北部经济区内。

上位规划下的麻料村发展定位: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重点发展银饰加工、售卖,打造为“生活美、环境优、设施全、产业兴”的银饰创意村落。

  1. 方案(设计方案、或研究方案、研制方案)论证:

设计方案为“整体格局—单体建筑—房屋构造”三层级的架构:

  1. 整体格局

方案初始阶段,根据现场调研和文献梳理,对黔东南地区传统苗族村落生态、产业、文化、生活、营造等相关情况进行系统性研究(重点研究营造方面)。基于保护与综合提升的视角,探讨与“整体格局—单体建筑—构造” 相适配的跨层级体的村落规划设计。

新的聚落整体规划为艺术区,融民宿、手工艺术家工作室为一体,并包含银饰收藏馆、苗文化展览馆、民俗艺术小剧场等文化空间,以及茶室、咖啡厅、餐厅、儿童书屋等休闲空间,并保留一个区域打造一个乡村记忆博物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