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短片《丝缝里跳出的时光》的创作文献综述

 2022-07-14 20:15:13

文献综述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苏州古城河,是大运河的组成部分,犹如玉带一般环绕着美丽的苏州古城,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串联了起来,其中有一项就是发绣艺术,大运河孕育了发绣,发绣丰富了大运河文化以及苏州文化。

发绣和苏绣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发绣是按照刺绣的原理,运用头发光、滑、细、柔的特性,以及黑、白、灰、黄、棕的自然色差,以发代线绣制绣品。丝绣追求华丽富贵之感,而发绣讲究古朴典雅。发绣作品强调诗、书、画、印的统一,在绣制技艺上,注意用针依据书画笔法,要求提按顿挫之笔意与浓淡枯湿之墨韵,皆能得以完美地再现。拍摄纪录短片《丝缝里跳出的时光》课题的意义则是让人们更广泛的认识大运河文化,苏州文化以及发绣艺术,继而传承中国文化。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白硕在《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1]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难以为继,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一直处于边缘化和被遗忘的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经济利益。目前项目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传承仍然处在口传心授、自觉自愿的状态。而传统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序复杂,学成周期长,就业面窄,未形成产业化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年轻一代不愿入行,很多老艺人子女都不愿意继承祖业。

刘放在《让大运河苏州段具备“国际范”》[2]中说:“苏州的文化底蕴来贤达击节高歌大运河。大运河关注不同的文化分区,承载和展现的文化形态丰富多样,每个运河段落的文化形态都有着极强的本土化特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要充分吸收本土化基因,苏州的城市气质禀赋于改格开放,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提倡双赢和多赢。这样的吴文化所带来的独特人文魅力,让大运河显得更加多姿多彩。”

张一新在《大运河苏州段,何以成就“最精彩一段”》[3]说:“除了人们熟知的北京,扬州,杭州等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外,其中的中心城市苏州,亦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大运河的兴起和衰退给这座古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大运河项目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运河保护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也为苏州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陶莉在《苏州古城水意象描写——以大运河和苏州古城申遗为契机》[4]中说:“苏州作为典型的水城,从城周的太湖、大运河以及20余处大小湖泊,到城内的河道、各类水景观,无处不在的水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苏州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水环境造就了苏州精耕细作的农作文化、心灵手巧的苏州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徐涟在《苏州人的文化自信》[5]说:“是的,苏州人没有愧对上天的馈赠,把每一份文化资源都用到极致,这些年来,在基础设施、遗产保护、艺术创作、公共文化、对外交流、文化产业等等方面,苏州都走在前列,既服务于苏州人的文化需求,也提升着苏州人的文化品位,更形塑了苏州人的文化形象。”

方宏智、周莹华和朱晓礼在《发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6]中说:“苏州发绣作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题材、针法、技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养发绣技艺接班人,让发绣技艺能够不断发扬、创新、传承下去。在技艺上不断创新,与现代文明结合,创造出更有时代感的作品,打造苏州发绣的品牌企业,让更多的普通市民认识发绣,了解发绣,参与发绣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