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皆空”——佛教文化与非遗技艺创新融合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28 10:07

“缘起皆空”——佛教文化与非遗技艺创新融合设计

摘 要

  在中国的涉佛“非遗”项目中,大多数属于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内容,也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元素。在佛教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注重禅修与佛理,将佛教圆融无碍的“性空”理念融入自己日常修养之中,形成的禅修精神,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重要的流派和风格体系。非遗手工艺中竹雕、木雕、纸雕的镂空工艺也是进一步表达了“缘起皆空”这一思想,通过空来变现出想要表达的内容。镂空工艺是经过复杂的构思,利用雕刻、折曲、叠压而形成的艺术形态,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产牛立体或是平面的特殊效果。在佛教文化与非遗的融合设计中,除提升其经济价值外,更应关注其附着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基于非遗手工艺的生活化、多样化和人文化的体现,将佛教的精神与美学的诠释融入到非遗技艺中去,构筑更加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空间。

关键词:非遗技艺;佛教文化;融合创新

引言:

就目前的“非遗”项目来看,我们所说的“非遗”应该是涉佛“非遗”而非佛教“非遗”。涉佛“非遗”指“非遗”项目的内容或形式与佛教关联,但其本身可以独立存在,而不必隶属于佛教。比如金陵刻经处乃佛教居士杨仁山所创,并以刻印佛教经典为主,但在 将其作为“非遗”项目时,主要是为了保存活态的中国古代传统的木刻水印技术,因此,金陵刻经的印刷技艺应隶属与“民间技艺”品目,而其与佛教之间的关联仅在于印刷内容,故而应属于涉佛“非遗”。此外,这类项目还包括哪些非佛教人士所创造的文艺作品,如达摩传说、《鱼篮观音宝卷》等。这些作品只是借用了佛教的某些元素,但整个故事叙事和传播与正统佛教的意趣有较大距离,属于涉及佛教而非隶属于佛教。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理论部分:

  一般而言,“非遗”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包括活态性、可传承性、地域性和社区性、教喻性和期望性等,但佛教在这些方面有着更为特殊之处。如在可传承性方面,由于佛教团队千年来以比较稳定的形式传承,故而佛教团队的技艺一般较之一般手工技艺具有更为强盛的生命力。此外,在教喻性和期望性方面,佛教在历史上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教化民众的方便法门,现今所传的不少“非遗”项目都体现出了此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