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建筑遗址改造——以福建紫云楼、攀云楼为例文献综述

 2022-07-18 10:07

文献综述

“建筑遗址更新与村落文化景观重塑—以福建紫云楼更新为例”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福建传统建筑土楼的建筑遗产资源及历史文化价值做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分析了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与所蕴含的文化情怀,讨论了土楼的保护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当前形势下福建土楼的保护开发与再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如何通过对土楼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从而保护土楼并为当地带来效益。

关键词:福建土楼 古建保护

正文

  1. 国内福建土楼现状

1.历史渊源

中国国土面积庞大,幅员辽阔,散布着各式各样无数的古村落,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的崇山峻岭间就散布着一座座或圆形或方形的建筑,其便是具有浓烈当地文化特色的福建土楼。

土楼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代的早、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一过程又与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迁密切相关,福建尤为明显。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区、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

  1. 建筑特点

客家土楼种类繁多,建筑形制多样,有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无角楼、纱帽楼、吊脚楼、圆土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