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造园用石研究初探文献综述

 2022-08-03 03:08

日本造园研究用石初探

摘要:中国是园林之母,是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的自然式园林的典范;日本园林从历史来看,产生于中国,在学习了中国的园林造园技术之后融入了自己的造园风格,其中置石就是很突出的方面。石是日本园林造园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在日渐探索中,日本园林形成了自己的用石观念、用石文化、用石理论,日本园林中著名的“枯山水”便是典型。随着世界文化的融糅,日本的用石文化逐渐融入其他风格的造园体系中,对三大造园体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本用石类似于极简主义,但又不同,于现在的中国园林体系想交集,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园林作品。本文致力于研究从古至今日本的置石文化的发展与深华,致力于分析比较国内及国外相关对日本园林文化进行运用的的优秀园林并加以总结概括。本文旨在对日本置石进行深入研究后,为以后能够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利用日本的置石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历史发展,置石文化,现代应用研究,中日园林

  1. 日本园林用石的发展历史

中国被称为“园林之母”,日本园林起源于中国,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边吸收中国的优秀园林文化,一边与本国优秀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的园林造园手法。石景作为日本园林发展至今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对日本造园起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日本园林经历了从肇始的飞鸟、奈良时代直到终结的江户时代的发展流变概况的基础上,将日本园林中的石景分为四种类型[1]:第一,变现海景的石景,比如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的园林中常见的用石块来模拟海滨沙滩、礁石等等;第二,以石景本身作为景观来表现园林景色,此手法主要在镰仓时代日益取得重要的地位;第三,枯山水石景,枯山水可谓是日本最著名的园林景观,至今仍作为日本的特色园林供人观赏。在枯山水中,枯山水石景也是最主要的内容,用石头象征中国园林中著名的“一池三山”,主要为了表现石景,用白沙象征大海,整体形成仿若水景但却无真水的枯山水的格局。第四,位于茶庭中的园路及景物小品石景。在这一步步的发展中,日本用石的特色逐渐突出。在用石标准上,更加注重用石材料的气势,更多选取部分天然石作为园林景观的石景材料;在用石手法上,糅合中国的“一池三山”等方法,结合自己本国的特色,追求“似有似无”的艺术氛围;在园林所表现的意境上,更加突出体现以表现海此类大自然景观的运用上,将自然风景与园林建设充分融合;在内在表达的精神层面,更加注重石景的象征含义。总之,随着历史的变迁,日本园林一直有很大的进步,在置石的手法上尤其突出,对日本园林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 日本造石文化与极简主义的比较研究

世界园林体系分为东亚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三大体系。极简主义园林是20世纪 60 年代以来,欧美(尤其是美国)现代主义园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现代主义园林的总结与发展。极简主义的代表作品有彼得.沃克设计的伯奈特公园,以黑白灰三色为主或者单色为主进行创作,并进行新材料的使用;日本造园以枯山水为代表,主要的代表的作品有龙安寺庭院等。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在我看来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意境不同;第二,使用的材料,我觉得也是最大的区别,日本造石以石头为主,随着时间的迁移石头的选择与标准也相应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但是极简主义中材料的使用以新材料为主,日本造石文化表现“抽象自然”,极简主义在我看来表现“线条感”;第三,尺度方面,日本造石在数量和尺度上都可见中国园林的缩影,而且石块的大小一般较小,有明显的边界控制,放置形式为自然式。极简主义没有固定的边界控制,可以随意进入,形式简单以几何式为主。关于联系方面,极简主义很大程度上收到了东方的禅宗思想的影响。东方禅宗思想中存在极简主义的审美和创作风格的动力,还存在着部分人认为的“极简主义的哲学起源于禅宗”的说法。极简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一定的神秘感,日本的置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不规则的布置也体现了神秘色彩。最后,极简主义与日本置石也体现了高度的概括性,日本园林中用置石高度概括山体,极简主义是文化的提炼。[2]同时,置石与极简主义的结合深受现在景观建筑设计的热爱

  1. 日本置石的现代应用

日本置石本身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节约空间等的优点,如今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国的园林设计中,在国内有许多优秀的事例值得我们去参观总结与思考。置石成景可以省略空间并且节约成本,这一点备受日本人欢迎,当然也深受日益拥挤的当今社会的欢迎,在国内外也有一些结合的成功事例,比如厦门的海湾公园、玛莎.舒瓦茨设计的作品拼合图等[6]。

国外的案例(以日本为主)来讲,日本的置石文化本身确实带有日本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现在的园林作品仍在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以日本的科学未来馆中[4]建设的环境实景图为例可看出。现代科学馆环境设计师们继承了枯山水的造园手法,以日本最基本的地理特征:山和海为创作原型。场地中没有过多的植物,山形的处理采用普通的山石堆砌方法,其上生长着一层自然的草,素材的运用仅仅如此而已。空白简约的处理并没有削弱场地的艺术趣味,却不遗余力地推进了艺术的表达深度。正是无树无 花只取其形的有限山形结构留给人们感悟科学 技术的无限空间。科学未来馆外环境正是继承了空白材质的运用方法,让现代场所也能够蕴 含深邃的含义,让现代人同样能够通过园林而达到所思所想的升华[5]。 日本园林中典型的枯山水庭园造园要素更为简单,仅采用石和白沙作为造园元素。像京都古典园林中注重水景的营造,且多以静水为主,仙洞御所、无邻庵以及金阁寺庭园均用有静水水面。也有部分的庭园,由于面积较小而无法布置静水水景,也以洗手钵来代替。茶室是京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性元素,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在日本形成了茶道,京都茶庭 一般清幽小巧,不用花卉点缀,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现出天然的本性。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砂砾营造出一条象征性的“河道”景观,其中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以白砂、黑石艺术表达思想观念的手法 极其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能够产生出“水”在高耸的峭 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河道奔流的动态感和意念感。

国内的案例,随着国人对于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以及以景观绿化 为卖点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席卷而来,人们对于户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开放商都对环境景观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独具特色的枯山水就被搬上了舞台。对于公共区域的居住小区、公园等环境、面对的是大众 的眼光和喜好,如果一味的把传统的日式枯山水搬过来,那么就与静谧雅致的枯山水的精髓相悖了。所以在公共空间布置枯山水景观,就必须迎合大众的口味和考量。 比如说苏州博物馆在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大师选择了另辟蹊径: 以和拙政园相邻的一面白墙为背景,“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以“片石”的形式呈现出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远远望去就像连绵不绝的山峦将新馆与拙政园相连,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7】厦门的海湾公园,是个以极简主义与日本置石文化相结合的成功的作品,此园林作品在学习借鉴日本置石文化的基础上还充分考虑了厦门的当地的地理文化等系列的条件,置石的运用不仅有意境的存在,还有增添场地园林小品的作用,[6]在工程上考虑,取材不需要花费过多,可以就近取材,舍远求近,从来最终形成了既做到节约空间又有美学审美的享受,同时兼具自身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地。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粗枝大叶的作品,有些作品盲目的模仿日本的置石景观不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变反而适得其反形成了“形似而神不在”的效果,社会在进行的同时,日本造园的是文化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如何用正确的手法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日本置石文化甚至是其他更多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现在需要密切关注并且用心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