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视角下西藏一妻多夫制的批判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03 10:11
{title}{title}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一妻多夫婚姻类型在西藏一直存在并延续到现在,但是他并非只有一种婚姻类型,虽然大部分一妻多夫制婚姻是兄弟共妻的,但是也有非兄弟共妻的婚姻结合体,同时还存在跨代的一妻多夫制婚姻也就是父亲和儿子或者叔叔和侄儿同娶一妻。西藏的一妻多夫制是一种现存的比较罕见的婚姻形式,它仅占世界婚姻总量的1%,虽然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分布,但西藏地区最为典型。它是西藏历史发展以来一直存在的婚姻形势,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国内和国外学者对西藏一妻多夫制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的观点类似,他们认为这个婚姻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恶劣艰苦的经济条件所导致的,这也就是一妻多夫制存在于比较低的社会阶层的原因,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行,西藏地区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尽管如此,但我了解到的西藏一妻多夫制下的女性,生活得及其卑微,没有婚姻自主权,在婚姻中扮演者奴隶的角色,很多的研究中却忽视了这一点。

在国内的研究中,首先作者杨成洲与杨帆在《在“ 圣”与“ 俗”之间: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问题研究述论》中指出一妻多夫制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藏族社会中被普遍实践,是出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而各种因素在社会发展与变迁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这种婚制得以长期存续,说明有自身的稳定性。另外,各种变化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冲击着一妻多夫制婚姻的选择,也凸显出了其脆弱性。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一妻多夫制本身结构的脆弱性难以避免,二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带来的挑战[1]。两位学者同样在《反思与超越: 传统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中的伦理议题探究》中指出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存在不道德的行为包括: 一是违背了自由择偶和自主离婚的婚姻伦理原则;二是妇女被当作传宗接代或各种利益牵扯中的工具,受到不公平对待;三是妇女遭受残暴的身体摧残和精神的威权压制,造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四是对于父亲身份的认定容易导致对子女的不良影响[2]。而藏族的教授根旺教授指出:“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局限了对多元化婚姻本质和原始群婚制度存续原因现象本身,忽略了作为藏族文化系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多元婚姻现象本身,忽略了他独特的功能和结构,也忽略了它的文化和社会支持因素”[3]

而在国外的研究中18世纪早期,德西德里在拉萨生活过一段时间。他觉得兄弟共妻的这种婚姻形式之所以在西藏存在,是因为他们极端贫困的生活状况。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婚姻形式是恶略艰苦的经济条件所导致的,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使得这种一妻多夫的婚姻婚姻一直存在在地位比较低的社会阶层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内的学者,还是国外的学者,他们都对西藏的一妻多夫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却很少有专门研究这一制度下的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通过解读女权主义相关的文献,我了解到作者韩良良在《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妇女权益保障》中指出妇女权益的实现有三个条件:一是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二是社会对妇女权益的重视和认知, 三是妇女自身的觉悟和努力[4]。而作者于晓琪在《女权主义方法论意义的中国化解读》中指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要求不分性别、同等对待的方法指明了追求两性平等的起点和基础;文化女权主义寻求差异、弘扬女性特征的方法契合两性平等和谐的内涵,并论证了男女两性平等和谐的客观必要性;激进女权主义努力发掘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和培养社会性别意识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妇女意识的觉醒以构建两性平等的社会制度;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多元视角及关注少数或弱势群体的方法,是当下我国多元化社会背景中两性平等和谐构建的有效路径[5]。可见,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看,妇女权力的保障、两性的平等是多么重要。

通过解读女权主义的理论和价值取向有关的文献,以及对西藏一妻多夫制的深入了解,发现在前人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往往忽视了在西藏一妻多夫制下努力挣扎着的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她们的对自由的向往。他们往往强调女性在这个制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并且片面地以为西藏的“一妻多夫制”下的女性的权力与中国旧社会的“一夫多妻制”下的丈夫的权力相等,认为一妻多夫制下的女性能够一手遮天,是家中的老大,而对西藏昌都市贡觉县相皮乡麦东村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并非如此。

参考文献

[1]杨成洲,杨帆. 反思与超越:传统西藏一妻多夫制婚姻中的伦理议题探究[J]. 西藏研究,2017,(4):90-96.

[2] 王丹宏. 女权主义对民主政治的批判与重构[J]. 学习与探索,2013,(02):71-74.

[3] 王宏维. 女权主义哲学与人之本质探究批判[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03):77-83.

[4] 黄粹. 女权主义视阈下的父权制理论地位演变分析[J]. 学术论坛,2011, (04):56-59.

[5] 韩良良. 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妇女权益保障[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06):73-75.

[6] 邓晓芒. 女权主义的四个层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113-115.

[7] 付翠莲. 女权主义对当代政治哲学视域中正义理论的批判[J]. 妇女研究论丛,2009(04):73-78.

[8] 于晓琪. 女权主义方法论意义的中国化解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02):93-97.

[9] 戴雪红. 父权制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女权主义的理论透视[J]. 妇女研究论丛,2001,(06):32 -37.

[10] 王金磊. 女权主义家庭劳动理论的再思考[J]. 国外理论动态,2001,(07):31-32.

[11] Lieske, Pamela. Feminism[s] past and present. College Literature; Spring 1998; 25, 2; Research Library pg. 19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