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磷素损失与平衡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02 02:08

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磷素损失与平衡的影响文献综述

1.前言

蔬菜地是太湖流域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据统计,江苏省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约7.69times;105 hm2,占耕地面积比重约16.36%[1,2]。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菜农为追求更高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连年种植且过量施用肥料等现象较为普遍[3]。据报道,太湖流域菜地每茬磷肥(P2O5)投入超过200 kgbull;hm-2[4]

菜田土壤磷素的过量累积显著增加菜田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5]。众所周知,氮、磷含量过高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磷被普遍认为是其主要限制因子[6]。据估计,农业面源排放磷素对太湖水体的贡献率达15.1%,其中,农田磷素流失量对面源污染贡献率约占19.2%[7]

系统研究蔬菜地等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养分流失特征及其减排技术对于太湖流域水体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蔬菜-水稻轮作模式(菜-稻模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种植制度,该模式充分利用了蔬菜和水稻在氮磷养分吸收强度上的生理差异,进而可有效解决菜地作物持续高产与环境风险控制的协调平衡[8]

然而,截止目前,鲜有菜-稻轮作模式下农田土壤养分径流损失与季节分配特征、养分吸收利用与养分表观平衡等研究报道。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不同施肥模式对稻菜轮作农田磷素径流损失的影响

根据黄东风,王果等的研究[9],采用七种施肥方法(即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和有机肥各半,有机肥),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菜地磷素流失情况。

而受天然降雨周期长且难以人为控制[10],田间野外径流监测成本高、难度大, 且费时费力等诸多困难的影响, 目前关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田间施肥措施与菜地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关系研究很少, 虽然有少量报道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或应用美国SCS 法推算降雨径流量等方法研究了田间施肥与菜地磷流失的关系[11,12,13,14], 但其研究结果与天然降雨情况及地表径流量实地监测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黄东风等的实验,对菜地中水溶性总磷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进行折算,得出接近自然降雨情况下的数据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