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东河两岸绿地海绵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提升规划设计——景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21 08:07

文献综述

蒿东河两岸绿地海绵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提升规划设计——景观生态修复专项设计

1.前言

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蒿东河两岸绿地海绵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提升规划设计——景观生态修复专项设计。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连云港作为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城市,该项目作为首批试点项目之一,其建设对于该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意义重大。本文对海绵城市与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海绵城市的研究背景、建设意义以及发展概况,总结海绵城市设计原则及规范,为日后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提供的理论支持,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找出毕业设计课题发展的方向,为进行更好的创新性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本课题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于海绵城市的著作和相关研究论文。运用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得出结论。

  1. 海绵城市与雨水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理论
    1. 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2 建设途径

2.2.1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2.2.2 生态恢复与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2.2.3 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