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环境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因侵蚀而造成的特有的侵蚀景观和生态系统川,是一个包含自然侵蚀环境与人文侵蚀环境的复合型环境系统。[1]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头字号的环境问题,我国是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的土壤侵蚀面积高达4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1.2 %(王玉梅, 2011)。
正文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层较薄,土壤侵蚀类型多样化,一旦破坏,很难恢复。[2]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既是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我国西部典型的经济开发区(陶和平, 2006),该区土壤侵蚀面积达6.04万km2,是西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蔡晓布, 2014)。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导致“一江两河”地区土地生产力退化、水利设施淤积及生态环境负担加重等危害。
1 国内的研究概况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在宏观和微观研究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以流域为单位的治理方面。
1.1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其地形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且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大量泥沙,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由于位于季风区,黄土高原冬春季干旱少雨,夏秋多雨且降水集中,外加风力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研究比较广泛。
在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研究中,李裕元等提出采用自然弃耕、种植紫花苜蓿和柠条恢复次生天然草地等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以及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3]DENG Y等评估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崩塌沟壑冲积扇土壤理化性质和可蚀性的影响,提出所有土地用途都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且物理化学性质显著相关。[4]刘学彤等表明不同退耕模式在一定年限内均能提高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5]Tan C等的长期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不用肥料就能增加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逐渐减少,稳定增加,有助于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环境。[6]戴全厚等提出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在不同侵蚀环境下,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均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碳库含量,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7]李玉进等提出坡耕地退耕后,黄土丘陵区黄土区与砒砂岩区自然和人工植被恢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储存。[8]薛萐等提出在黄土丘陵地区纸坊沟流域人工种植刺槐林可以依靠生物的自肥作用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微生物量,促进生态恢复。[9]
1.2 长江三峡库区
黎建强等在对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系统内土壤颗粒分布及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类、草本类和灌木类植物篱带间坡耕地土壤砂粒含量比其对应的植物篱带内土壤沙砾平均含量分别高10.4%,13.7%和9.2%;而黏粒含量在植物篱带内富集,其平均含量比植物篱带间坡耕地土壤劲粒含量分别高14.3%,19.5%和10.7%。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和土壤粉粒含量具有显著(Plt;0.01)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砂粒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孔隙度、含水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容重与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氮、土壤全钾、土壤有效钾、土壤全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分形维数相关性不显著。[10]
1.3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层较薄,土壤侵蚀类型多样化,一旦破坏,很难恢复,[2]“一江两河”地区受地貌、气候、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侵蚀总体上呈现侵蚀类型多样性,以冻融侵蚀为主并兼有水力侵蚀及风力侵蚀,三者往往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侵蚀。
张鹏等通过遥感解译与实地测量方法调查研究青藏高原较大尺度区域内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及冻融侵蚀强度及分布特征,提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应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一江两河”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也应考虑到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维护,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水土流失治理、水生态环境、村落环境及景观建设等内容,治理与管理并重,实行分区防治。[11]
2 国外的研究概况
19世纪末,美国开始土壤保持工作,1935年大规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相继在此领域开展了多项探索和研究。随着水土保持研究工作不断地深入,各国开始关注一些新的领域,尤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但继续重视“水土流失模型与控制”、“农业系统管理战略”、“流域管理”等基础理论研究。[1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颖果贮藏过程中发芽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文献综述
- 黄条金刚竹(Sasaella kongosanensis ‘Aureostriatus’)果实贮藏过程中发芽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文献综述
- 温度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文献综述
- 翠竹变异类型的形态及细胞学研究文献综述
- 有机质在水稻土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文献综述
- 长期耕种土地中磷元素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文献综述
- 基于回归树模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文献综述
- 鹅掌楸属DHAR基因原核表达与酶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 福建漳江口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官能团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 浙江凤阳山针阔混交林冠层不同高度CO2浓度时空变异规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