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侧流层析技术丁香疫霉检测方法的建立文献综述

 2022-07-20 09:07

文献综述

疫霉科,菌丝初无隔,老后有隔,分枝多呈直角或不规则,常在分枝处缢缩,有少数种可形成吸器,有时形成菌丝膨大体,粗1-12mu;m,腐生或寄生。孢囊梗从与菌丝无区别至分化显著,不规则分枝、合轴分枝,或从空孢囊内层出。孢子囊形态多变,球形、卵形、倒梨形、椭圆形、葫芦形、袋形、耳形、多瓣形或不规则形;顶部具乳突、半乳突或无乳突;孢囊壁平滑或具刺;多顶生,偶尔间生;成熟后脱落或不脱落,脱落者具不同长度的柄;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芽管。游动孢子肾形或卵形,侧生双鞭毛,形成于孢子囊内,以多种方式释放,休止后形成胞壁变为休止孢子。厚垣孢子或有或无。藏卵器球形或漏斗形,壁平滑或具纹饰,无色、黄色、褐色至暗褐色。雄器形状大小殊异,无色,侧生或围生(穿雄生)。卵孢子球形,壁厚或薄,无色、浅色至淡黄褐色,满器或不满器。包括两属疫霉属和海疫霉属。

丁香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syringae,PSY) 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寄生柑桔果树这种植物,可引起柑橘的根、茎、叶、果实多种病害。 病菌可侵染柑橘引起果实褐腐、枝干流胶、根颈部脚腐和根腐,引起柑橘果树的毁灭性危害,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利用相比PCR扩增技术更为简单方便,便宜节省费用的RPA技术来检测丁香疫霉可快速准确地降低丁香疫霉的危害风险。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概述

1.1丁香疫霉特征

无性生殖阶段孢子囊梗呈单歧聚伞花序状分枝。孢子囊具有不完全的乳头状突起, 形状为卵形或倒梨形, 不易脱落, 单独生在顶端或整个集结在一个孢子囊梗上。孢子囊不易脱落, 不增殖, 但可直接在附近萌发产生一个新的孢子囊。孢子囊具有平的盖, 裂开释放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卵形, 侧生二根鞭毛。病菌易产生菌丝膨大体, 念珠状, 卵形、球形或不规则形, 常萌发产生较细的菌丝, 菌丝膨大体中 的内含物最终会逐渐释放殆尽, 成为空壳。病菌为同宗配合, 藏卵器球形, 直径 23.4 mu; m~40.0 mu; m ; 卵孢子充满藏卵器, 通常为圆形, 黄色, 大小为 20.1 mu; m~34.7 mu; m ; 雄器单个或数个, 平滑, 多侧生。

病菌引发的根腐、茎腐及茎溃疡, 导致植株长势衰弱, 甚至死亡。受侵染果实最初并不变软或溃烂,仍保持原形, 只表皮有些变色, 之后病部很快发展呈各种不同程度的黄色至褐色。病斑不规则, 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界限不清晰, 病斑处果皮呈皮革状, 在潮湿的条件下, 果皮上着生稀疏乳白色霉状物, 病情继续发展, 病果变成一团浆果。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疫霉菌尤其是检疫性疫霉菌对农作物危害巨大,一些国家将一些疫霉菌列为检疫性病菌。根据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我国将丁香疫霉病菌(P.syringae)等列为我国对外检疫性疫霉菌。对这些疫霉菌的检测,我国目前除大豆疫病菌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和土壤诱集外,其他主要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由于检疫性疫霉菌与其近似种形态学特征非常相似,如冬生疫霉(P.hibernalis)和丁香疫霉(P.syringae)等,这就为检疫鉴定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加快检测速度,提高检测效率,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检疫性疫霉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关于豆科作物引起根腐病病原菌有很多,根腐病最先发现于大豆上,1955年由SUHOVECKY等在美国俄亥俄州第一次报道,此后埃及、日本、加拿大、苏联及我国相继报道了根腐病的发生。KITAZAWA报道了日本一种由豇豆疫霉菌引起的小豆疫霉茎腐病,但国内对于丁香疫霉的研究不多。

  1. RPA技术概述

2.1RPA技术原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