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未婚青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1 04:08

未婚青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摘要:青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青年初婚年龄的推迟以及婚姻的挤压,单身青年的人数在逐渐增加,未婚青年面临经济和社会的压力,探讨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围绕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及度量,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影响因素有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两方面,主要是婚姻状态和自有住房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对于幸福感研究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婚姻状态;自有住房状况;未婚青年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城市青年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张翼,2013)[[1]],未婚青年群体规模逐年扩大,已有文献多集中关注青年群体的精神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研究者们发现,相比于已婚青年,未婚青年的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都更低(Simon,2008)[[2]],结婚有助于提升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尤其会显著提升大龄青年的比较幸福感[[3]](宋健,王记文,2016)。

关注未婚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奋斗,厘清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都市未婚青年的福祉,促进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次,关注都市未婚青年的精神健康和生活境遇,有利于及时进行社会干预,给予适当的社会保障,提升其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第三,在高房价的背景下,研究未婚青年的住房需求,将有利于解决婚姻成本上升带来的初婚年龄推迟的问题,改善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水平。遗憾的是,目前缺乏对这些研究理论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因此,本文依据17篇文献研究的主题,从三个方面对未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梳理。首先,本文梳理了未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及测度方法;其次,我们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最后,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既有研究局限并提出未来的潜在研究问题。

二、主观幸福感的内涵与度量

(一)主观幸福感的内涵

幸福被大多数人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18世纪末,幸福被视为人们可以通过人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来测定,进而将幸福量化为数字,并且按照数字的方式进行计算(边沁,1789),受到边沁的启发,经济学逐渐开始使用“效用”这一概念衡量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认为效用可以用数字衡量并计算(杰文斯,18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