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障碍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7 10:02

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汤保君(2017)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则遵循"重者恒重"的规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大于彼此之间的贸易互补性。

主权和政治问题及区域外国家的干涉,是影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贸易安排和区域政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阻碍今后发展的重要阻力。

柴亚杰(2016)提出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对双方间相互贸易额增长速度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通过贸易等多方面交流协作,产业结构整合和贸易结构优化,产品种类也日趋多样化。

黄达(2015)使用的模型是贸易引力模型,分别以进口和出口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说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发展水平也不同,相互之间主要呈现出互补关系。

程 伟 晶 和 冯 帆 (2014) 基 于 1995~2001、 2002~2009、 2010 ~2011 三 个 时 段 的 实 证 分 析 表 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 具有比较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对中国与非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影响有限, 贸易转移效应不明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具有显著为正的贸易效应, 对东盟国家更加有利, 中国具有相当比较优势的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 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业部门。

刘会霞(2014)提出CAFTA的建立,有利中国与东盟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打破了中国威胁论等不实言论;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东盟在国际事务上的地位,使其能够更好地在国际事务的参与和处理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东亚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罗 来 军 ( 2014 )加入了人口变量,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与人口规模有关,且成正相关关系,再更进一步,用人均收入替代了人口数量指标。

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研究,徐娟(2016)提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CAFTA区域内,存在着明显的贸易结构趋同现象,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产品更多的存在着竞争关系,不利于区域内的合作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