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菌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评价文献综述

 2022-08-02 02:08

文献综述

1.多孔菌的基本情况

1.1.多孔菌的简介

多孔菌目真菌是担子菌中的一大类群,在我国的菌类药物中许多属于这一类真菌,如有名的传统中药猪苓、灵芝、茯苓等[1]。广义多孔菌所代表的类群是指具有孔状子实层体的广义非褶菌目中的种类,按照现代分类系统包括担子菌门中多孔菌目(Polyporal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褐褶菌目(Gloeophyllales)、糙孢孔目(Trechisporales)、革菌目(Corticiales)、糙孢革菌目(Thelephorales)和红菇目(Russulales)中孔状子实体的种类,还有伞菌目(Agaricales)、阿太菌目(Atheliales)、鸡油菌目(Cantharellales)、木耳目(Auriculariales)中的少数属,如网孔菌属(Dictyopanus)和胶孔菌属(Favolaschia)、榆孔菌属(Elmerina)、牛排菌属(Fistulina)和纵隔孔菌属(Protomerulius)等(Kirk et al. 2008)。

目前我国已知的多孔菌有11300余种,已知的药用多孔菌有60 余种,而有关报道的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多孔类真菌也较多,如灰树花、灵芝、云芝、桦褐孔菌以及俗称“桑黄”的一大类多孔菌等[ 2 -4]。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以大型真菌为材料,对其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且从其中一些真菌中分离出了一些具有较好抗氧化、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这表明真菌是寻找抗氧化物质的理想材料[5-6]。

1.2.多孔菌代谢产物结构类型的多样性

多孔菌生态习性的多样性,为多孔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多孔菌代谢产物研究主要集中在薄孔菌属(Antrodia)、隐孔菌属(Cryptoporus)、迷孔菌属(Daedalea)、拟迷孔菌属(Daedaleopsis)、层孔菌属(Forees)、拟层孔菌(Fomitopsis)、树花菌属(Grifola)、褶孔菌属(Lenzites)、针层孔菌属(Phellinus)、剥管菌属(Piptoporus)、多孔菌属(Polyporus)、红孔菌属(Pycnoporus)、栓孔菌属(Trametes)、干酪菌属(Tyromyces)和茯苓属(Wolfiporia)等15个属,其结构类型主要有倍半萜、三萜、甾体、生物碱、多糖、多肽,还有脂肪酸、黄酮、香豆素类化合物、苯醌类化合物和毗哺类化合物等。

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多孔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表现为多糖、萜类、甾体、生物碱、多肽、脂肪酸、苯醌类化合物、吡喃类化合物、黄酮和香豆素类化合物等结构类型,同时,这些多种结构类型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护肝、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虫、溶血和降低胆固醇等多种生物活性。

1.2.1 萜类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骨架庞杂、种类繁多、结构多变、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它是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多孔菌萜类以倍半萜和三萜为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