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应激促进结肠炎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5 06:02

一、课题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以胃肠道慢性炎症和粘膜组织损伤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血便,病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主要发生于欧美国家。

IBD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9岁,亦可见于老年人或儿童。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BD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但亦有证据表明其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根据不同病因,结肠炎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等。

近年来,IBD在亚洲和南美洲的患病率亦日益升高。

IBD的病因主要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据国外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直系亲属中,15%~30%的人发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