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糊精载体的结肠靶向口服药物输送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11:08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结肠靶向给药; PH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菌群响应型;压力响应型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种新型给药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它是一种充分利用了结肠部位的特殊生理特点的新型给药方式。这种新型的给药体系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①传统的口服或直肠给药不仅毒副作用大还存在专一性差、患者不愿意接受等问题。而结肠靶向给药直接将药输送到患病处,不仅能提高药效或降低用量,同时能减少不良反应,方便患者使用。②口服蛋白多肽类药物往往在被吸收之前就被胃肠道内众多的蛋白酶类水解而失去活性。研究表明, 结肠部位的蛋白水解酶浓度远小于消化道其他区段,而且药物在该部位停留时间较长(可达48h以上),结肠壁对大分子穿透的阻力也比小肠壁小, 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 因此结肠靶向给药无疑为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吸收场所。

目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的分类有:时滞释药系统、pH依赖释药系统、酶触发型释药系统、脉冲式的结肠靶向系统和压力依赖型释药系统。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结肠定位释药需要高分子载体材料作为载体,当然这些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目前,结肠靶向应用的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如偶氮聚合物、聚氰基丙烯酸烷酯等;另一类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尤其是壳聚糖、淀粉等天然多糖物质。

1 结肠的生理结构及特点

结肠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等四个部分。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使内容物固化为粪便。在结肠内生存着超过400种有益菌群, 菌群浓度为 1011/ml 肠液。这是它区别于消化道其他部分的一个显著特征。菌群中以类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主,另外还有少量梭状芽孢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

结肠处物质转运速度缓慢, 药物能在此滞留20~30小时,研究证明药物分子的大小对其转运速度影响较大。以不同直径的片剂进行研究,发现药物通过结肠的时间与其体积成反比。因此如果希望药物在该部位发挥长效作用,应减小制剂体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