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交接处,因此土壤污染不仅会在植物体内富集,对作物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危害,还会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甚至于涉及大气、水环境质量,影响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重金属污染是土壤众多污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土壤微生物所降解,会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且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很难彻底恢复。尤其是镉、铅等元素在土壤中积累过量的情况下有较大的生物毒性,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近些年,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环境中,造成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由于重金属如镉的污染,出现了一些影响较为严重的事件,例如“痛痛病”、“毒地事件”、“镉大米”等,针对此种情况,被称之为“土十条”的《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防治行动计划》于去年正式出台,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不能小觑。
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后,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生化和物理化学反应。吸附-解吸反应是重金属离子进入土壤环境后首先发生的反应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重金属离子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影响着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和活度;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直接影响着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植物有效性(Bradl 2004)。
本研究研究内容:
1. 镉、铅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利用动力学模型确定重金属镉、铅在不同土壤中的最优动力学模型,并探讨重金属镉、铅动力学吸附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吸附动力学试验:称取土壤1.0g,加入20mg/L的CdCl2溶液(100mg/L的Pb(NO3)2溶液)50mL,0.01mol·L-1的CaCl2(NaNO3)作支持电解质,在30℃恒温振荡箱中以200rpm转速分别振荡0、3、10、30min,1、2、4、8、12h,取上清液过0.45mu;m滤膜过滤,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滤液中重金属浓度,得到其吸附平衡时间曲线,并进一步拟合动力学模型。
2.镉、铅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特性。对崇明东滩湿地土壤对重金属镉、铅的吸附特征进行研究,并用利用平衡模型对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拟合,确定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土壤对重金属镉的最优吸附平衡模型,阐明重金属镉、铅在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方式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等温吸附试验:称取土样1.0g,向样品中各加入0,0.2,0.5,1.0,2.0,5.0,10.0,20.0,40.0,80.0,100.0mg/L的CdCl2溶液(0,1.0,2.0,5.0,10.0,20.0,50.0,100.0,200.0,400.0,800.0mg/L的Pb(NO3)2溶液)各50mL,0.01mol·L-1的CaCl2(NaNO3)作支持电解质,在30℃恒温振荡箱中以200rpm转速振荡2h,吸取上清液过0.45mu;m滤膜过滤,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滤液中重金属浓度,据此计算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并绘出等温吸附关系曲线,并进一步拟合等温吸附模型。
现就土壤重金属吸附的等温吸附以及吸附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综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