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塑料对淡水枝角类生活史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1-02 05:01

综述

随着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日益增多,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以及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本文从微塑料对水生生物影响的角度,综述了微塑料对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微塑料在被生物摄取后引起的消化道堵塞、进食量减少等物理性影响,以及氧化应激、组织病理学等化学性影响等,分析了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富集量、分布以及微塑料相关的污染物是否通过海洋食物链被传递进而影响人类等相关的科学问题。

0引言

自1850年,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如塑料袋)、人造纤维(如尼龙)和建筑材料等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塑料占海洋中垃圾总量的60%-80%,在一些区域甚至达到90%-95%(Moore, 2008)。仅2014年全世界生产塑料制品超过了3.11亿吨(PlasticsEurope, 2015)。塑料制品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塑料垃圾难以被降解,可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在紫外线、机械损伤和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长期存在的塑料垃圾可被降解为塑料颗粒(Browne et al., 2007)。不管是室内实验还是野外调查均表明这些塑料颗粒将对生物造成极大的伤害。(Gall and Thompson, 2015; Derraik, 2002; Laist, 1987) 因此,研究微塑料对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潜在影响是已成为海洋生态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

1微塑料的定义

塑料可降解为大型塑料颗粒、中型塑料颗粒、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塑料颗粒的划分标准有很多,但目前被较多学者接受的是GESAMP(GESAMP, 2015)提出的标准:大型塑料颗粒是肉眼可观察到的粒径大于2.5cm的塑料颗粒;中型塑料颗粒的粒径介于5mm2.5 cm之间,肉眼可见也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纳米塑料是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小于1mu;m的塑料颗粒;微塑料是介于纳米塑料和中型塑料颗粒之间粒径为1mu;m-5mm的塑料颗粒,通常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其检测((Van Cauwenberghe, L., et al. 2015; Hartmann et al., 2015)。

2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

2.1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富集分布

微塑料会通过水流直接引进或是风化降解后被引入海洋中。据统计,2010年,192个沿海国家由陆地进入海洋中的塑料达到4.8-1270万吨(Jambeck et al.,2015)。漂浮在海洋表面的粒径大于0.33mm塑料颗粒达到5.25104个,重量达0.27吨,其中粒径为0.334.75mm的微塑料占总数量的92%左右,占总重量的13%左右(Eriksen et al. 2014)。然而这些统计并未包括海底(Woodall et al. 2014)、海滩(Browne et al. 2010)以及粒径为0.0010.33 mm的微塑料数量(Song et al. 2014)。据估计,海洋中微塑料的含量高达3.5万吨,占比超过塑料垃圾总数量的55%和总重量的72%。在过去40年中,北太平洋中部洋流中微塑料的含量升高了两个数量级。若以这样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25年预计进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还会增加一个数量级(JennaR., 2015),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