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毫米波MIMO预编码设计文献综述

 2022-10-08 11:10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摘要

毫米波频段具有丰富的频率资源,是下一代移动通信包括5G甚至6G的重要候选技术之一。在多用户毫米波MIMO系统中,一个基站通过空分复用同时服务多个终端,在此场景下,基站端的预编码设计尤其重要。具体包括模拟预编码设计和数字预编码设计。模拟预编码设计需要考虑移相器的位数以及恒包络约束,而数字预编码设计需要考虑如果有效消除多用户干扰。

关键词:数字预编码,模拟预编码,混合预编码算法

引言:

在传统的MIMO 通信系统中,为了消除系统中干扰的影响,通常需要采用数字预编码对基带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常用的数字预编码方案主要包括最大比传输(MRT) 预编码、迫零(ZF) 预编码和块对角化(BD) 预编码等。然而,传统的数字预编码方案需要每根天线配置一条射频(RF) 链路,随着大规模MIMO 系统中天线数

量的增大,系统所需的RF 链路数量也相应增加,这不仅会造成昂贵的系统实现成本,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能量消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者提出了通过移相器网络实现的模拟预编码方案,这种方案利用成本和功耗较低的移相器来调节每根天线发射信号的相位,从而减轻信号之间的干扰。与传统的数字预编码方案相比,模拟预编码方案具有系统实现成本和能量消耗较低的优点。但是,由于受到移相器的限制,模拟预编码只能对信号的相位进行控制,因此,其性能要比数字预编码方案更差。[1] [2]

近年来,混合预编码方案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种方案综合了数字和模拟两种预编码的优点,能够在系统性能和系统实现成本之间达到较好的折中。在混合预编码方案中,混合预编码器由一个高维的模拟预编码器和一个低维的数字预编码器组成,它所需的RF链路数量较小,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实现成本和能量消耗,而且能够达到较好的系统性能。[3] [4]

主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