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以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2 02:08

关于【论中国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以《大林和小林》为例】的文献综述

张天翼(1906~1985),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在上小学和初中期间,读了许多国内外的文学作品。从这也可以看出张天翼对于文学的好学和天赋,之后张天翼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并于第二年,考入北京大学的预科,可是在北京大学读预科时张天翼因为对所上课程有所不满再加上家境贫苦,曾退学当过家庭教师、小职员、记者和编辑等等,在这期间张天翼也是经历过许多失业带来的挫折。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张天翼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抗战爆发之后也投身到抗日宣传的工作之中,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天翼曾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逝世,享年79岁。张天翼的作品《秃秃大王》和《大林和小林》曾被誉为继叶圣陶《稻草人》之后中国童话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大林和小林》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之一,而张天翼也被认为是继叶圣陶,冰心等文学先驱之后,把我国现代儿童文学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儿童文学的开山祖等高度的评价,熟悉张天翼的读者都知道他是著名的左翼作家,创作了大量的讽刺小说和童话故事。对于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总的来说,在讽刺对象是时他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出的人物线条明净不会太过于复杂,通过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用十分细小的点来凸显出大的性格。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张天翼的许多讽刺小说都是从现实出发,也就是以实际为出发点,可能也与当时所处的社会大背景有关,他的小说很多都是以革命为背景,只是用一些平淡的白描或者叙事性语言替代那些讽刺意味明显鲜明的言语,再加之漫画式的夸张风格也在有意的突出讽刺艺术和新鲜流动的口语。使得张天翼的讽刺主题类的小说能够将“讽刺”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一类参考文献是对张天翼童话语言方面的研究,张天翼童话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洋溢其中的直观形象、精彩生动、浪漫奇特、幽默风趣的独特语言风格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胡进的《试析张天翼童话语言的特色》中曾提到:“选用具体形象的词汇来捕捉儿童的兴奋点,是张天翼童话语言的重要特色。”儿童最初是通过直接的感知来了解周围事物的,在他们自身的词汇库里主要是一些具体形象的词语,极少有抽象意义的词。儿童语言的语义主要靠句首的名词性成分和句中的动词的语义关系来表达。张天翼主张儿童文学要让孩子们爱看,看得进,能够领会。因而在他所编织的童话世界里,采用的是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其童话中运用了大量直观形象的词语,拉近了与儿童的距离,使孩子们极易走进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张天翼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儿童常见的语词和短语,其中名词的使用率极高,以《大林和小林》为例,表物品的笔、烟、锄头、哨子等表人物的农人,仙人、老师、绅士、国王、公主等;表动物的猫、羊、狗臭虫、苍蝇、狐狸等;表自然景物的月亮、黑山、星星、太阳。,这些儿童熟悉的名词频繁出现,使孩子易于融入童话所营造的氛围,充分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张天翼善于用儿童的口气或者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喜剧色彩充满笔尖,三言两语就可把孩子逗笑。他的童话不同于叶圣陶等人创造的童话语言的唯美、纯真而带有淡淡哀伤的情感氛围,其童话更倾向从趣味性出发,以语言做游戏,充分利用语言手段表现童话的游戏娱乐功能。开创了符合游戏精神的语言形式,采用孩子们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在笑声中提出严肃的主题,让孩子们在笑声中伴随着新奇的情节认识真实的世界。幽默却不失之严肃,滑稽而不落入轻佻是张天翼童话语言艺术代表性特征之一。如果说张天翼在童话的词语、句式、趣味等方面的匠心独运,使其童话呈现出形象生动、机智俏皮、幽默风趣的风格,那么浅近的口语,个性化的语言则使其童话更迸发出一道童真闪亮的光彩。张天翼说,孩子们愿意看到自己作家的作品,语言是他们熟悉的语言,所以感到特别亲切,爱读。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单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口语深受儿童欢迎。张天翼的每一篇童话都熟练、自然地运用富有儿童特点的口语化的语言,在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及叙述语言上彰显儿童语言本色。

第二类参考文献是对于张天翼童话艺术的表现方面的研究,在王超的《简析张天翼童话的艺术表现》中曾提到:“张天翼的创作的童话作品,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感,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但张天翼的童话也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焦化意味,具有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的教育传统,也有时代的政治目的”。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天翼把童话创作当作了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虽然他极力想蹲下给孩子讲故事,但他依然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在俯视和讽刺着孩子,在讲故事的同时讲述着成人经验里做人的道理,可他的童话依然被读者喜爱,特别是广大的儿童,究其原因,通过分析张天翼的作品,大致分为三个角度,第一点就是游戏性的情节,历来中国儿童文学受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现实的制约,使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缺乏儿童所需要的游戏精神,而张天翼能被人们喜欢也是因为他在小说中所凸显出的游戏性和娱乐性,对于儿童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也是儿童解放天性的一部分,所以儿童文学也应该是快乐的文学,在《大林和小林》中张天翼把一些事件进行了游戏化的处理,从而使得整个故事情节富有游戏趣味,他让儿童觉得有趣,又让他们在无形中接受所蕴含的深刻严肃的社会问题,这样富有游戏的情节又有着一举两得的功效,创作儿童文学也应该是贴近儿童所感兴趣的部分,成为儿童所喜爱的童话故事。第二点就是,在张天翼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尤其是童话是完完全全的民间视角。他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关照现实,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充满了幽默,虽然会尖刻犀利不留情面的讽刺,但他从来没有指向过被压迫的大众,作品中的是非善恶,人物命运的安排,也都契合最普遍的民间标准。而在《大林和小林》中,“两兄弟”的人物设置方式更是典型的民间故事形式。两兄弟,一人勤劳勇敢,另一个懒惰贪婪,这是民间故事的二元对立的构成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局是善的一面获得胜利,使事件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也自然而然的更适合民众的朴素的口味,从总体上“大林和小林”也很接近民间故事中复合形式中现实故事,如实描写人的原始的心性,按对立原理,讲善恶对立,选取社会主题,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幻想,并加上荒诞,虚构等成分。《大林和小林》中,张天翼用惯用的“以儿童的感觉为媒介而展望社会”的方法,将“儿童的感觉加以夸张并导入童话因素”,把官僚,奸商,资本家描写成为狐狸,狗,妖怪等等幻想世界中的人物,并且,作者运用新奇的想象,紧张的情节编织出孩子们喜欢的情节,看似怪诞,滑稽无逻辑,但是这种快速连接的想象其实更符合孩子的认知习惯,这种天马行空的幻想其实很现实,很中国化。最后一点就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天翼认为用枯燥无味的的语言向儿童讲话,会在他们心里引起烦闷和对于说教的主题本身产生内心的厌恶,所以需要发展充满儿童幽默感,愉快和谐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要想抓住儿童读者们的心,就必须幽默风趣,所以张天翼大多都是以第一人称或者儿童的口吻来叙述事件,如在《大林和小林》中,描写皇家小学运动会上赛跑的情形,其中既有成人的细致观察,又有儿童的眼光,因为张天翼善于抓住儿童的口语特征,把握儿童的心理,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性的情节,民间视角和深谙儿童心理的语言共同组成了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并在“儿童与现实”“儿童与经历”之间架起了充满艺术魅力的桥梁。

其他参考文献也是对张天翼小说中的讽刺主题和对于教育功能把握方面进行研究,张天翼是著名的左翼作家,创作了大量的讽刺小说和童话故事,在汪燕妮的《略谈张天翼讽刺小说和童话故事的写作联系》中提到,张天翼会使用一些白描或叙事性的语言替代那些讽刺意味鲜明的言语,却依旧能够将讽刺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讽刺小说从现实出发,以革命为背景,虽然说小说和童话的文体不同,所要面对的读者群也不同,但在张天翼这位作家的的作品中,存在着某些内在联系。本文也是在讨论张天翼小说的叙事手法,以及这种叙事手法对后来的童话创作之中的影响。而张天翼对于童话教育功能的把握在文献中也是有着许多深刻研究,在大部分文献中都会提到鲁迅对于张天翼的影响,鲁迅曾在杂志上发表过张天翼的作品,这也使得张天翼正式登上文坛,而其实早在张天翼读书时期就已读到鲁迅的书籍,,张天翼也从鲁迅的作品中读到一些更本质的东西,而鲁迅也从他的作品中深刻解剖了中国的国民性问题,其本意并非掩盖而是希望能有改善,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出疗救。正是受鲁迅影响,张天翼笔下的人物也注重于揭示国民性弱点。用他独特的讽刺手法,剖析人物的劣根性,意在暴露他们的问题,达到揭露疗救的目的。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意在通过讽刺某种庸俗观念,引起他们的觉醒,这也是张天翼小说的教育性所在。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对于《大林和小林》的研究成果还算丰硕,然而对于《大林和小林》中儿童文学的教育性,想对关注的少一些,最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关注《大林和小林》的童话语言这一问题,这些对于张天翼童话语言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好几个方面,但是这些研究都缺乏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角度对《大林和小林》中童话语言的整理,研究。由此,我将试着以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色及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对《大林和小林》对讽刺特色作进一步的分析归纳,进而探究《大林和小林》中讽刺的作用,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增添荒诞氛围,反映时代风貌等等做详细的研究。也将查阅更多的资料,抓住细节,来更好的研究《大林和小林》中儿童文学的教育性。

资料编号:[795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