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杭州的贫困儿童救(1929-1937)-以浙江省区救济院为中心的考察文献综述

 2022-08-30 10:46:02

民国时期杭州的贫困儿童救济(1929-1937)-以浙江省区救济院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的救济活动一直在持续着。从晚清到民国,这个中国历史的转折期,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使得中西文化得以碰撞,而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冲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要求各省市县依据《各地方救济院原则》设立救济院,原本家庭、宗族之间的自助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官方的正式救济保障制度。

近代社会救济的对象多种多样,鳏寡孤独各有所需,而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就是贫困儿童,由于这些儿童尚未成年,自立能力差,需要社会的帮助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儿童是国家之希望,民族之未来,因此贫儿救济就成了社会保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从浙江省区救济院贫儿所着手,通过对贫儿院救济贫困儿童的方式、过程,来解读贫儿所贫困儿童的生活环境,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贫儿所本身的救济业务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阻碍了其作用的发展。

关键词

民国 慈善 浙江省区救济院 贫儿

一、文献综述

浙江省区救济院作为一个民国时期浙江省重要的救济保障机构,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学者关注到了救济院的研究,如邓云特《中国灾荒史》在梳理中国自古至民国期间的灾荒研究中,便提到了民国城府所成立的救济院,并且介绍了当时救济院所设立的救济措施;王龙章的《中国历代灾况与振济政策》也有所提及,但知识粗略描述了各省救济院的大概状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