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澉浦镇经济研究综述
摘要:有关市镇经济之研究曾几经起落,如今已取得不小成绩,从地域上来说,学术界对市镇经济研究的重心在苏、松、太、杭、嘉、湖“五府一州”地域。而对江南地区其他市镇,特别是江南边缘市镇的研究则更有待深入。近年来陆续有民俗资料和专题书籍的出版,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概念,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进展。但其也存有不足之处,譬如在时间跨度上明清时期的市镇研究可谓占大壁江山,民国时期市镇的研究稍逊一筹,而对于曾在宋元时期曾显赫一时的港口商镇的衰落走向的研究更是寥寥。因此,为了让人们对中国的市镇有一个全面性的认识,就必须扩大市镇研究的视野,而澉浦作为典型的港口市镇,加大对其研究对于增强国内市镇研究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港口市镇;市镇经济;澉浦;研究方法
市镇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兴起的,它的历史发展进程及重要影响,越来越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研究的课题。
市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乡村向都市化发展的产物。南宋时代就已经兴起了大批市镇,明代市镇继续兴起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的发展,使之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清代前期,这种盛况仍在延续。自宋始,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经济中心的进一步难移,江南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中国步入近世社会。江南市镇,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学者开始了对其的研究。
上世纪60年代,傅衣凌先生开创性地发表了《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分析》[1]一文,引起了学界对江南市镇积极探索和研究热情,也成为江南市镇研究的开拓性标志。自此为始,江南市镇研究可以说是蔚为大观、成果斐然。
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台湾学者刘石吉先生的三篇论文:《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专业市镇》、《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市镇的发展》和《明清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2]发表。他将目光延伸到晚清民国,这有助于看清历史演进之脉络,并且成功地将江南市镇的发展与整个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有机地联系进行研究,是江南市镇史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一时期,台湾“浊大流域人地研究计划”的民族学研究围绕市镇展开,其成果体现为庄英章对林圯埔地区(包括鹿谷、竹山两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史的研究。[3]
这一时期的市镇研究主要以国外学者及台湾地区学者为代表,中国大陆因政治原因几陷于停顿。70年代末,大陆始有个别学者论述近代市镇问题。[4]
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经济不断发展,学者对江南市镇的研究也进入了繁盛的阶段。学者们的研究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共同将江南市镇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高度,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新气象。现择简而论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