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低段教材的文本音乐性特征文献综述

 2022-08-22 10:25:46

探究小学语文文本的音乐性在低段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摘要:音乐性作为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汉语文的一个文化特质,因此,汉语言音乐性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应有其独特的影响。该文叙述了文本音乐性特质,包括音乐性概念的界定、汉语的音乐性、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三个方面,文学与音乐关系中主要指诗歌和小说与音乐的关系;该文同时叙述了音乐元素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现状等两方面的内容,并且提出了有关小学语文文本音乐性在低段阅读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本音乐性;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实践价值

一、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定义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音乐性作为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汉语文的一个文化特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语特别关注自身的语音层面,有时候为了语音上的美感,不惜破坏语法,扭曲词性词义,对音乐性的追求这一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以至在许多时候我们必须从形而上的角度去面对这一语言现象。 [1]因此,汉语言音乐性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应有其独特的影响,教师只有关注到汉语言的音乐性特点,深入理解汉语言的音乐性,才能发挥出其独特的影响。

对小学语文文本的音乐性展开研究,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关于音乐性特点的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音乐性的解读提供解读方向和思路,激发教师对汉语言特点与规律的关注,积极学习汉语音乐性特点的知识,能够利用文本音乐性特点,寻找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帮助学生更大的提升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同时也激发语文课程建设者对汉语言音乐性的关注,在进行各项语文课程建设时重视汉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的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关注语文文本音乐性,符合当下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对音乐性概念的研究

音乐性,作为一个形容词性的词汇,可以被人们用来形容任何带有旋律感和节奏感的艺术作品。 [2]但是我国并没有对“音乐性”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前人在研究与音乐性相关的内容时,总是把音乐性的概念与所要研究的对象对应,在张中宇的《韵律:语言属性、诗性还是音乐性》中,他将音乐性定义为诗歌节奏、韵、平仄等构成的诗学效果 [3];刘康凯运用幻象论分析了音乐性的本质和功能,指出音乐性在本质上是诗歌中的“第二级幻象”,受诗歌中所创造的生活与经验这一基本幻象的统摄,并对后者发挥支撑的功能 [4];童龙超则认为将音乐性理解为诗歌平仄、押韵、节奏等形式要素,或是诗歌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朗读之美,还是理解为诗形的外在音乐性与诗情的内在音乐性的结合、诗体的格律等都是狭隘的观点,应该将音乐作为音乐性的源头进行追溯研究。[5]

沈从文对于“音乐性”的看法是这样的:他认为音乐和文学在情感表达方面是相通的,二者在艺术情感表达的共通性是都可以让人获得独特的情绪体验 [6];李雪梅在《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中研究的音乐性特指小说借鉴或模仿音乐技术,以及由于契合了生命节奏使作品具有的音乐性质,结合理性和感性来讨论部分中国现代小说中体现的音乐性[7] ;潘华认为所谓汉语言的音乐美,是指汉语词句经过独特的排列组合,形成富有鲜明色彩的节奏和旋律,以表达特定情感和认识,从而实现主体审美情感和客观景象相融合的现象。[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