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职前教师教学预见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文献综述

 2022-08-12 11:09:35

小学职前教师教学预见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的预见能力早在《学记》中就有所涉及,虽然中国教育家在先秦就发现了预见能力对教学具有重要性,但是之后并没有对预见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随着国内学者对现代主义课程观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深入研究,教学预设和生成受到了重视。因此,蔡伟教授对教学预见能力展开研究,设立研究项目“基于教学预见能力的未来名师的培养”。从现有文献来看,迄今为止关于教学预见能力的学术论文13篇,可见教师教学预见能力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职前教师;教学预见能力;教师专业成长

一、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课堂已经逐步被人本本位、学科综合的课堂代替,教师的能力含义也有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能力”的内涵是随着时代要求与学者对教育实践理解的深化而不断变化的,多概念、多定义并存并相互竞争是其“教师能力”定义存在的常态。[1]开放、灵活、综合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预设,还要进行教学生成。教学的生成与预设相辅相成,教师在面对教学任务的时候,都应有良好的教学预见能力,才能够进行开放式的课堂。

(二)研究意义

1.满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

在现代主义课程观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基础上产生了教学预设和生成。教学预设和生成都需要教师能够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可以根据对学生主体的研究和系统的理论知识来推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从而准备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则,新课程改革深化和教学改革的实践都迫使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促进的课堂主体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这决定了教师必须接受系统理论的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和对学生的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理论而对实践做出一定的假设,假设的越完全,那么在遇到教学突然事件的时候,教师的处理将会更加的妥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