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子”产品设计及品牌推广文献综述

 2022-07-28 02:07

文献综述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的精神、竹的风韵、竹的艺术,显示了竹子高洁不屈的精神文化,也显示了崇高的情操和风采。竹编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一种,它的历史非常的悠久,从新石器时期到现在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竹编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收藏品,它们的造型多变,既有装饰性的美感,又有实用性的价值。造型圆润平滑,编织纹样严谨美观,图案更是丰富多彩,色泽温和明亮,令人爱不释手。其魅力的外表之下是竹编深刻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的造物观。竹编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编织艺术。所以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设计出更加浑然天成的作品。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竹编工艺逐渐淡出世界舞台,走向边缘化的地位。俗话说适者生存,而竹编工艺之所以走向边缘化,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竹编工艺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也使传统竹编产品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方式与生活方式。传统竹编产品具有材料单一、造型简单、缺少形式美感的局限性,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发展。利用竹编及一些竹制品做身边的包及饰品来进行传统工艺的再创造,竹编与现代材料结合,逐渐融入人们生活并被广泛认可。怎样将传统主编工艺与现代社会的审美结合起来,创造出时尚新颖的现代竹编包具及饰品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正在消逝的中国传统竹编中,张欣在《并行·遗竹川西》[1]中这样写到:用赵思进的话说:“4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编竹器的,几乎没有。”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生活用具不断地更迭,曾经家中常备的竹编产品也逐渐地被新的材料代替。当然,竹编手艺还没有消逝,但距离它寿终正寝的时候还有多少?其中的原因,又有多少方面?我们不去深究,但是否我们该通过它去思考更多,关于非物文化,关于人生,关于我们的生活hellip;hellip;有一些东西迟早是要进入博物馆的,该来的总会来,不如让我们趁着它还在的时候,去深层次看一看它。

关于竹编的历史,沈珉在《中国传统竹编》[2]中写到:竹编是一项古老而悠久的艺术门类,过去,由于经济状况,交通运输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人们大多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来满足其生活生产需求,因此,有竹的地方往往会有竹编的存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竹编器具,是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中的筐、篓、蓝等物品,这些原始竹编器具,充分显示了远古人类成熟高超的竹编技术。

同时,竹编艺术也需要创新,江哲丰在《湖南益阳竹编工艺产业发展研究》[3]中写到:构造竹编艺术新形势。我们可以将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摄影艺术、编织工艺、瓷胎工艺等各种相关艺术元素融入竹编艺术中丰富竹编艺术的表现形式,利用不同艺术的表现手法来构造新的竹制品,提高产品的艺术含量,丰富的细节、色彩、质地、品相、样式,实现更大的创新和发展,感受各种艺术之间相互渗透的魅力。

在竹编的造型艺术上,何红亮在《艺术实用化、生活艺术化——东阳竹编的传承突围路径》[4]一文中写到:经典的工艺品造型都是经过时代考验而积淀的,但是,它积淀的使前人与前时代的审美观。东阳竹编近年来造型难有创新,主要在于艺人队伍结构老化,于当代审美潮流脱节。传统艺术如果不能与时代审美黏合,就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和传承者。当代竹编艺术,以日本为著,它的竹编器物造型简约流畅,更具放射性、发散性与空间张力,大胆地借鉴了北欧设计风格,以流线型的造型达成视觉冲击。

在需求功能创新上,寿家梅在《传统工艺再设计之老竹新编——以田野考察重庆竹编为例》[5]中说:在竹编器具的再设计中借鉴传统的主编器具的造型,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竹编产品。巴渝地区常用的簸箕、竹篮等都过于庞大,质地坚硬,以至于不便携袋,但相比全国的众多竹产地来说,巴渝的竹子的鲜明的特点就是精细如丝,那么在设计上就应该利用竹子的精细程度来设计质地更软而且便于携带的造型,在功能上适应人们的需求。例如利用巴渝竹材的精细、韧劲,通过软化竹篾来制作箱包、杯套、时装等。竹编包的制作工序相对复杂,目前国内、国外已有品牌做出了便于携带的竹编手提包,对于这些品牌的创意设计也是巴渝地区竹编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竹编现代色彩应用中,徐华铛在《中国竹编艺术》[6]中写道:色彩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被用来传达产品功能的某些信息,在竹编中色彩的搭配同样重要,在传统竹编中对于竹篾的选择性少故颜色单一、素雅,传统素雅的色彩设计继续延续,同时运用高科技的染色技术将竹篾染成需要的颜色,根据设计的需要来定制更具时尚感和设计感的色彩或加入其它具有色彩的编织材料如棉线、羊毛、棕丝等与竹篾进行穿插编织,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