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自然系列陶艺雕塑——风Ⅰ、风Ⅱ、风Ⅲ文献综述

 2022-07-30 04:07

一、引言:

陶艺是一种造型艺术,艺术家结合个人情感进行陶艺作品空间形态的创作,从而得以将情感和思想通过形体语言表现出来。当代陶艺作品也越发去探讨陶艺作品空间维度的变换形式,即空间的延伸性和拓展性。[1]在陶艺雕塑造型,在二维空间中产生正负形的效果,从而改变原有二维空间的限制,使空间层次得到延展,这类陶艺作品不仅可以通过视觉去欣赏,也可以触觉感知。[2]本课题将不可视的物质,在自然中没有具体形态的物质例如风等作为研究对象,从理性与感性两种角度,去探寻一些自然之物的可视性的陶艺表现方式,通过抽象的线条、体块来表现空间的流动性,舍弃内空间的作用,通过外空间来体现作品的延伸性。对陶艺雕塑中空间性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探寻陶艺材质中泥性在视觉、触觉维度之中的表达方式;理性表现与感性表现的结合方式。同时还将探寻色彩材料的结合方式与质感表现,如何运用不同的釉料或其他色彩媒介表现出适合的肌理效果。

二、课题国内外发展状况:

黄泽平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对“空间维度”变换的思考》中指出陶艺是造型艺术的一类,通常需要借助实体造型来表现,这种形式即是创造空间。例如陶艺家 Martin McWilliam的作品《本质上的陶罐》就是对空间变换的一种探索形式,将“三维”里原来具有很大体量感的罐子通过形体上的压缩,然后结合“二维”简单的几何造型和肌理装饰,使得作品既具有“三维”的体量感,又趋向于“二维”的视觉效果;这种感官上的矛盾感让作品变得更有趣味性和观赏性。中国雕塑家隋建国的盲人肖像系列作品试图摒弃视觉经验,让作品脱离作品性,从写实转向表现。他用黑布蒙住双眼,仅凭触觉来完成他的作品,是以表现“盲人雕塑”,以触觉代替视觉。而艺术家 比斯利则强调,雕塑的触觉感可以由视觉来完成。即隋建国提出了雕塑的正题,比斯利则提出了雕塑的反题。

本质上的陶罐

英国籍的雕塑家和画家Sophie-Elizabeth Thompson运用石膏、陶瓷和树脂等材料,对于纯粹抽象的感受进行了探索和表达,Sophie从骨骼形态中获得启发,把工业建筑性的结构和流线的造型柔和在雕塑中,极力的表现哪些容易被忽视的对象与对象之间所存在的空间关系。Sophie的作品同时具备自然和人造的双重形态,作品本身也诠释了她创作的动态、连续性的过程,用一种以符号性语言为表现方法,以探求诗意抒发与形态本质的过程。

ErnestoNeto是巴西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他的灵感部分来自于巴西现代实体主义。Neto创作的抽象装置常常占据整个展览空间。他所使用的材料非常的轻薄。弹性尼龙和棉常常被用到。比如优质的薄膜被拉长固定在天花板上,弹性的纤维挂起来形成一个房间,或者一个类似器官的形状。有时这些形状内填满了有气味的香料,挂起来后仿佛一滴眼泪的形状看起来又像是一个巨大的蘑菇或者是袜子。又有时他创作一些特殊结构的软体结构,一些类似迷宫的空间,参观者可以进入去体验它的作品,并与其产生互动。Neto的艺术是一种体验,它们时而和人的身体发生关系,时而类似人体器官。他自己描述他的作品是一种从内部对身体景观的一种探索和表现。对于neto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参观者应该动起来亲自去和作品产生互动,通过身体接触,气味等去感受。 美国艺术家帕梅拉·桑迪制作的陶瓷雕塑受到了自然和科学的启发。她的作品以细致的工艺和探索其材料的外部极限而闻名,她对手工技术的熟练运用使她的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一个个看似几何的形体因为戏剧性的变化充满了生命力。

陶艺雕塑的上色与纹理除了传统的釉料烧制意外,仍然有着非常多变的方式与特殊的技巧,使得陶艺雕塑有着各种丰富的色彩肌理质感。美国陶瓷雕塑家Kenneth Price的作品灵感都来自于生物,他的雕塑作品的上色工艺同样令人着迷:他使用丙烯酸颜料一层层的上色然后一遍遍地用砂纸打磨,露出多层斑驳的色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