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7 04:07

家庭农场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1.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农民为主体,在不改变土地原有农业用途的前提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一直都是以鼓励和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主。农地流转作为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对于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宏观经济环境与产权制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来看,农村人多地少的实际状况、农村社会保障以及养老体系、医疗服务、土地流转法律机制以及市场制度安排、耕地产权状况以及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着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钱忠好,2002;刘克春,2008;叶剑平等,2010)。国外学者主要从土地产权制度、交易费用以及制度环境等方面展开。Bogaerts(2002)认为中欧国家的制度因素导致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增加,从而阻碍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在此基础上,Joshua and Eleonora(2004)、Lerman and Shagaida(2007)深入研究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交易费用问题,发现较高的农地流转交易费用严重限制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刘克春(2008)在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的研究中发现,除交易费用之外,制度环境、地区经济条件、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是影响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周春芳(2012)基于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理论,运用Heckman两步分析法研究江苏地区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发现地区经济发展、非农就业机会以及社会保障都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2)农户自身资源禀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詹和平(2009)、张丁等(2007)、钱忠好(2008)、赵其卓、唐忠等(2008)、易小燕、陈印军( 2010)、卞琦娟、周曙东(2010)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或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流转土地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农户家庭特征、劳动力状况、人力资本、收入结构、农地特征等。韩菡、钟甫宁(2011)基于土地收益和机会成本的比较,在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在土地流转基本市场化的假设前提下,研究了农户自身资源禀赋(包括非农就业机会以及家庭财富等)对于其转入耕地数量的影响,预测了“剩余土地”将会流向获得最高土地报酬的农户集中。马瑞等(2011)认为农户家庭原有农地经营规模及家庭自身非农就业状况,对于影响其转入农地具有重要的经济激励作用,但转入农地的行为受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的约束和非农就业机会成本的影响。杜培华等(2008)对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农地流转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Probit模型基于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承包土地面积、家庭的农业人口数、人均非农收入、文化程度对于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1. 非农就业机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很多学者研究发现: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是推动农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陈美球等(2008) 的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机会对于农户转入与转出耕地决策都是非常显著的变量。郭斌等(2013)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对于农地流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中得出:非农就业机会的存在,土地对于一部分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就业与收入的重要性降低,对于非农就业机会的衡量,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流出土地,增加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供给,使得继续农业种植为主的农户的转入更大规模的农地需求得以满足,推动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多数学者运用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或家庭以非农收入为主还是以农业收入为主进行判断,本文主要选用后者,因为问卷调查对于非农实际收入或者非农收入占比的获取比较困难,有时缺乏真实性。

(4)其他因素对于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李景刚等(2014)研究得出农户的风险意识显著影响了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陈海磊等(2014)认为农户在过去农业经营中的生产率对于农地转入具有正向影响,并且长期生产率的影响会更大。马瑞等(2011)研究发现农户家庭原有经营规模对于农户转入农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土地流转产权因素方面,多数学者研究发现租金、转入年限、转入方式对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卞琦娟、周曙东,2010;易小燕、陈印军,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