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负荷需量系数为核心的用户侧储能精简配置技术文献综述

 2022-09-20 11:09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国内电价机制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侧需求量日益增长,电网峰谷差加大,电力供应和需求的矛盾凸显,国务院发布一系列文件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加速阶段[1],预示着电力交易将步入市场化。工商业用户,如楼宇,工厂等负荷峰谷差较大,给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和调峰均带来巨大挑战[2]。针对此问题,峰谷电价可以调整系统的负荷特性,将负荷曲线变得更加平缓,若不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则夏季尖峰负荷将不断增大。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315kVA容量以上的大工业用户都按两部制电价计费。315kVA容量以下的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户则执行电价水平较高的单一制电价[3]。两部制电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本电价,代表电力企业的固定费用,即容量成本。在计算基本电费时,不分电压等级,以客户用电设备(kVA)或用电负荷的最大需量值(kW)为准,它与实际用电量无关,也就是不论客户当月用电与否,均按上述kVA(kW)数计收。另一部分为电度电价,代表电力企业的电能生产成本,在计算电度电费时,以客户实际使用的电量数为准。

用户在高峰负荷用电不但会造成电网调峰困难,还会给电网设备带来不小的压力,因此现行的两部制电价是合理的。此外,各省相应中央电力改革的号召,提出各项措施降低工商业用户电价,通过严格的输配电成本监审,核减与输配电业务不相关、不合理的成本,整体核减比例约14.5%。平均输配电价较现行购销价差降低约1分钱,核减 32 个省级电网准许收入约 480 亿元,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成本[4]。本文将采用已成熟的两部制电价优化蓄电池储能配置。

2.储能行业现状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变化,新一轮能源变革和转型发展正在蓬勃兴起,发展可再生能源 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推进能源革命,实现绿色发展,加快开发利用以风、光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保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态势是我国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储能,则是其中不可替代的力量[5]。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

电能可以转换为化学能、势能、动能、电磁能等形态存储,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形式的储能系统,按照其具体方式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相变储能四大类型。其中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飞轮储能和空气储能;电磁储能包括超导、超级电容和高能密度电容储能[6]。电池储能主要是通过电池正负极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进行充放电。电池储能系统(BESS)由电池、直—交逆变器、控制装置和辅助装置(安全、环境保护设备)等组成,目前在小型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锂电池是近几年最常用的储能电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