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载荷模式下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的循环变形行为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4-12 03:04

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及意义由于自然资源有限,能源可持续性利用问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和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高速的上升期。

我国的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已经从1980年的六千多万千瓦发展到2004年的四亿多千瓦,电力工业取得长足发展。

根据实际运行的燃煤机组的经验,从供电煤耗看,超超临界(USC)机组的净效率相比于其他燃煤机组达到目前最高水平,大幅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1]。

超超临界发电厂和核电站发电可以产生大量能源而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将在满足未来全球能源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2]。

超超临界压力参数火力发电是有效利用能源的一项新技术,其工质的压力、温度均超过以往任何参数的机组[3],其中就要求其工作温度超过600℃[4] 。

而在超超临界发电厂中,由于调峰导致发电设备的频繁启停以及温度变化,其内部大多数部件会遭受疲劳损坏,同时,设备在高温环境下服役又必不可少的引入了蠕变损伤。

因此需要对场内部件的蠕变疲劳性能进行研究,Zeinab Y等人为了了解709合金的高温蠕变疲劳相互作用,对709合金进行了0.3%-1.2%的应变范围内的应变控制低周疲劳实验[5],zhang等人对P92钢在625℃下进行了应变控制疲劳试验[6]。

然而传统的蠕变疲劳实验是由应变控制的,而在应变保载阶段由应力松弛引入的蠕变损伤十分有限[7],因此传统应变控制的蠕变疲劳实验只能产生疲劳损伤主导的失效,无法得到由蠕变损伤主导的失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