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交流平台”的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中学信息技术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9 07:08

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教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反思是学习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而互动是思维活动完成很大的一个助力。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新课程也要求学生能改变学习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与学生多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教师单方面的反思,反而忽略学生的反思,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养成一种教师教学反思与学生学习反思互动的习惯,打造师生互动双赢的有效课堂。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互动式教学研究主要在于心理学和社会学,而课堂的互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互动效果,互动的组织形式,互动的活动方式,互动方法和互动内容。利比特与怀特(Lippit,Ramp;White,R.K)采用心理学方面对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以及放任式。

国外大量的学者对于师生间语言行为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Flanders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师的语言表达对课堂师生间互动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清晰度、动听度、严密度和条理性这四个方面。教师的表达对课堂中互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他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配合度,如果学生愿意配合教师,那么这节课的互动效果已经有了一半成功,现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课堂从教师主导慢慢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互动效果的成功学生占了很重要的部分;而非语言方面,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研究的较多,R.L.Birduhiste指出,两人互动时,72%的“社会意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由此看出,非语言在互动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近代对于教学效果的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分析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的工具,比如Flanders的观察和分类体系以及Brophy和Good体系,Wubbels在97年研发了一种名为QTI的策略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课堂的师生互动中,新的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师生互动的测量中,比如Daniela Sime等人2005年使用了ICR技术对苏格兰大学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师生互动的研究除了在理论方面,实践方面也有了很多的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课堂师生互动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提高课堂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在CNKI中以“互动式教学”为主题可以检索到5932条记录,从发表时间来看,最近几年呈热门趋势,互动式教学越来越被研究者所重视。而国内主要研究方向在师生互动的主体性,影响因素,互动方式以及互动特征等几个方面。

就我国而言,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深入人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慢慢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期主要以教师准备为主,为本课程设计各种互动式方案,很多一部分研究是由在前线的教师发表,他们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对遇到的的问题有着自己一定的思考,提出的策略也很有针对性。国内外互动式教学的研究大多从多方面分析,在各个领域和方面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这对本次研究有着很大地参考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在计算机课堂中的大胆尝试,研究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