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教育”模式下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21 04:03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微课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1960年阿依华大学提出微型课程。1993年LeRoy A MeGrew教授提出了“60秒有机化学课程”1995年T.P.Kee教授提出一分钟演讲。并提出演讲时要注意的问题,要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内容细化,主要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转向引导为主,使学生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这些课程形式可以被看做是微课或微课程的前身。梅耶(1997)阐明了多媒体学习的意义,认为“多媒体学习是指通过整合一系列的文字和图片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200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资源的积累最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2008年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时长在1分钟左右,运用建构主义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视频教学内容。梅耶于2001年出版了《多媒体学习》一书,并在该书中提出了七条多媒体教学信息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其后出版的著作《多媒体学习手册》中,梅耶详细的阐述了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学习过程,并进行了大量实验。并在2009年出版的第二版《多媒体学习》中具体介绍了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每一项原则的内涵及其适用的边际条件。梅耶对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实验与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日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2国内研究现状

最早将微课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是胡铁生,在此之后,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微课下了定义。胡铁生(2011)老师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岑健林(2016)将微课定义为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具有“互联网 ”特征。郑小军(2019)又提出了以“学习者中心”为核心设计理念的个性化微课。成华区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以短视频、碎片化资源为特色,多数视频每节课不超过10分钟,有利于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同时也更容易聚焦用户注意力,使学习效果最大化。成华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包括基础课程、资源分享、空间分析三大类型。以短视频、资源共享的形式为平台特点,为在校学生、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迅速提升技能、共同分享进步的学习平台。到目前为止,对微课的定义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结合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本文将微课定义为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重点,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数字资源。总体来说,国内对该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理论本身的研究,另一类是基于多媒体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的应用研究。

(二)研究主要成果

微课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不管是微课的设计还是平台的开发都比较成熟。但是仅仅停留在 “一个微课全班适用”的阶段,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开发合适的微课的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中国知网,设定主题词为“微课”,结果发现国内学者在2015年对于微课的文献研究数量有5592篇,并且文献数量逐渐增加,到2020年12月为止,文献的数量达到了72059篇。如表所示:

“微课” 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数量统计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