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模型的基金经理择时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10:08

基于T-M模型下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分析

摘要: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想要提高其投资管理能力,必须测算和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基金业绩评价可以为基金经理提高投资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基金择时能力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它反映了基金经理对市场趋势的预估并根据市场走势适时调整风险资产的比重。通过对基金择时能力的研究,投资者可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现有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可以判断基金经理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T-M模型

一、文献综述

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由此揭开了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的序幕。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投资工具,开放式基金的资产规模和投资队伍都在不断增长,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008年以后,基金行业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股市的大幅调整,股票型基金呈现持续净流出态势。截至2018年11月30日,我国公募基金达5547只,同比增长17%,基金份额数超过133700亿份,同比增长23%,基金净值达136100.62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有4884只,基金份额数达125434.17亿份,基金净值达127430.99亿元[1]。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个人投资者始终是开放式基金投资市场的主体,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仅有25%左右。市场上的基金种类繁多,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如何对基金进行筛选和取舍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基金业绩是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基金业绩能从正面反映出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并从侧面反映出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主要包括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两个方面,择时能力代表了基金经理对整个市场的宏观预判和把握时点的敏锐度,具备正的择时能力的基金经理在市场中更有说服力和竞争优势。对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在评价基金业绩时的重点。

一、国外研究现状

较为完善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Treynor(1965)提出了特雷诺指数,Sharpe(1966)提出了夏普比率,Jensen(1968)在CAP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詹森指数,Treynor和Mazuy(1966)提出了经典的T-M模型,是国外最早开始运用计量方法对基金择时能力进行研究的学者,他们通过对美国市场上57只开放式基金的研究发现,基金经理没有显著的择时能力。

Henriksson和Merton(1981)提出了H-M模型并选取了美国116只共同基金作为样本进行测量,同样得出基金经理没有显著的择时能力的结论。

Chang和Lewellen(1984)也采用了H-M模型对基金择时能力进行研究,并以APT套利定价模型为基础,对H-M模型进行优化,基于beta;之间的差值来观察择时能力,提出了C-L评价模型。他们将市场走势划分为上涨期和低迷期,结合该模型对两个时期内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在实证分析中,他们选取了67个基金作为样本,采用相关月度数据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样本基金的择时能力在观察期间内没有得到体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