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展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4 10:08

中部地区城市会展业发展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组团概念的日趋完善,国内会展强区诞生并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竞争力凸显,给其他发展中区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本文对近二十年来的中部地区城市会展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简单分析,总结了其研究不足,并通过最新的数据和发展环境预测了其前沿问题,以期为中部地区城市会展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会展经济;组团;竞争力;中部地区

引言

国际上对区域会展竞争力的研究从20 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对区域会展竞争力概念、内涵、模型、研究方法及其政策导向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一直争论不断。正如Michael Kitson,Ron Martin和Peter Tyler (2004) 所说,对区域竞争力质疑不断是因为区域竞争本身就是一个由存在缺陷的评价指标和规定过度的政策组成的晦涩难懂的概念。然而对区域会展竞争力的质疑和争论并没有阻碍其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反而推动区域会展竞争力的研究在最近20年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对国家(区域)会展竞争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当前国际前沿研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国内外会展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和综述,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研究差异,探讨和展望区域会展竞争力研究前景。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部会展业的现状,然后对城市群,城市、区域竞争力等概念进行了回顾,接着对国内最近10年来区域竞争力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中部城市会展竞争力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1. 中部会展业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展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正因为会展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日益显著,会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凸现,伴随着我国会展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会展业发展规模与水平的差距也逐步拉开。根据《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2016》可以看出:中部地区会展业的规模与水平增长迅速,大有异军突起之势。统计数据表明,中部展览数量和展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在全国展览业中的比重提升。

伴随着我国会展经济强劲的发展态势,会展产业的带动效应日益明显。中部的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的会展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规模、质量和影响力迅速提升。2017年11月10日,在由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的“2017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会暨高端论坛”中,长沙、郑州、合肥(省会及地级)被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跃居国内二线城市前列,中部城市会展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与会展产业较为成熟的北上广等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部城市会展业的竞争力优势体现在哪里?如何提升?都是目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课题。

  1. 关于城市群的研究

大多文献主要集中于城市群的形成、发展、格局、界定以及紧凑度的研究。王婧、方创琳(2011)通过对中国23 个城市群的综合比较分析发现: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发育程度与对外开放程度和承接的产业转移及技术转移的数量息息相关。而从工业化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程度直接取决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城市群的发展也需要更完善的交通设施与交通制度。顾朝林(2011)就城市群概念、城市群国外研究、中国城市群的早期研究、中国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中国城市群研究进行了展望。他认为,中国城市群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相比有很大不间,所以对中国城市群进行研究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更要注重方法创新。李仙德、宁越敏(2012)关于城市群的界定作了一定的研究,他们认为中国对城市群的研究还不够。并且也没有对城市群作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为了更好实现国家对城市群战略的实施,必须要从国家层面对中国的城市群作一个明确的界定。在姚士谋、李青、武清华、陈振光、张落成(2010所著《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初探》中提到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群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无论是经济产业、文化产业甚至政治机构也越来越多的向中心城市转移,中心城市的作用也越趋明显。并且.城市群的发展也对我国城镇化的推动提供了助力。赵勇、白水秀(2012)运用了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对中国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2003-2010年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并呈现出波动中持续下降的趋势,但2008年之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反趋势。东西部城市群的功能分工也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城市群明显低于东部城市群,且差距逐年增加:从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比较来看。外围城市明显低于中心城市,且两者的差距也在提高:若从城市等级的划分来看,城市功能分工水平与城市等级高低有关,不同等级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级差特征。方创琳、祈巍锋、宋吉涛(2008)对中国城市群紧凑度做了综合测度分析,他们选取了国内外23 个城市群,并且构建综合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中国由于城市群的发展时间不长,相较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城市群的紧读度还不够高,且自东向西,中国城市群的紧凑度逐渐降低。Haughton和Hunter认为提高城市间的密度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王发曾、吕金嵘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断面上的中国各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插值和分布,研究了中国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与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