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1 04:08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储蓄率随之快速上升且居高不下。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势必会对居民的消费或储蓄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将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以老龄化的角度分析储蓄率变化的原因。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及不足来解释研究的可能性。

关键词:居民储蓄率;人口老龄化;老年抚养比

  1. 研究概述

1.1研究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的拉动主要依靠的是“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投资。高投资来源自高储蓄,我国储蓄率也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持续攀升,消费需求则不断下降,这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长期内经济不能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人作为储蓄的主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年龄结构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不到三十年,人口结构便完成了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目前国际上主要以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已于2001年进入老年化社会,而到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2.6%。2010-2018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从11.9%增长到16.8%,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在不断地加快。“未富先老”和“快速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1]

1.2研究意义

随着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数量、比重持续上升,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从长远看,劳动人口不足带来的储蓄率下降、投资不足,可能导致经济转型困难,经济发展减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加大[2]

另外,近些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2018、2019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5.9%和57.8%,消费已连续六年对促进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但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消费需求占比偏低问题始终存在。目前“低消费、高储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至关重要的因素[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