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文献综述

 2022-08-11 04:08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

摘要:近年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得以蓬勃发展,在乡村扶贫与振兴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探讨提升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长效机制,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村经济稳固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普惠金融和消费的相关理论,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发展水平的测算及其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消费理论

一、文献综述

1引言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投资、出口增长乏力,现阶段扩大内需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201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近年来,尽管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我国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消费差距较大,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居民消费是提升我国总体消费水平的关键。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与蓬勃发展,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和交易成本,扩大了金融覆盖范围,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成为学术界新的研究重点。“普惠金融”一词最初是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旨在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位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国家层面制定了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的战略规划。2016年G20峰会上中国作为主席国期间提出制定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的金融模式,会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能否为破解中国农村消费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对此,本文借助普惠金融与消费的相关理论,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测算方式及其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述评,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数字普惠金融

2.1概念界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