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乘客感知的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03 03:08

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分析

随着公交优先的政策提出,以及现阶段公交仍然是公共交通的顶梁柱。公交出行的问题仍然不是小问题。在新时代的中国,人们的幸福获得感尤为重要,然而公交出行的幸福感一直都处于低状态,公交车的出行幸福感位居末位,在这种情况下,公交出行的占比比例逐年下降,这对于节能减排和优化城市出行比例都有着不小的负能量,若公交出行幸福指数高,公交出行占比比例年年升高,这对于加快促进我国进入生态强国都有着不小的战略意义。因此,对公交出行的幸福指数分析就显得刻不容缓。研究公交出行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改进升级的方案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从统计学以及心理学角度对公交出行幸福指数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分析 统计学处理 心理学角度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有关公交出行的幸福指数分析较国内来说比较早,上个世纪末就有不少交通以及心理学者进行研究,fredrickson等人对主观幸福感和公交出行的关系,以及公交出行设施设计对公众幸福的影响,幸福模型的构造却有很多。与此同时,美国现阶段大部分心理学界人士大多承认幸福是主观幸福,从而对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分析,而不强调客观幸福感。因此,交通界人士研究公交出行幸福指数时往往使用主观幸福模型来研究。对于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分析主要以交通硬件设施以及交通设施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为研究对象,对公交站台的安全感以及舒适感对公交出行的幸福指数影响。同时把公交出行者的候车感知时间以及候车感觉和在车上的舒适度以及平均达到时间和达到时间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Fan, Y., Guthrie, A., amp; Levinson, D.通过对出行等待时间以及车站设施对公交出行使用者的幸福度影响分析,在不同类型的中转站和车站进行了一次乘客调查和录像等待乘客的调查,以调查调查报告的等待时间和录像记录的实际等待时间之间的差异。调查和视频观察结果表明,平均报告的等待时间比观察到的等待时间长约1.21倍。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解释了乘车人报告的等候时间随客观观察的等候时间的变化,以及车站和停车设施、天气、白天时间、个人人口统计和出行特征的变化。根据回归结果,大多数在没有任何便利设施的停站等待的时间至少是实际的1.3倍。包括长椅和庇护所在内的基本设施大大缩短了预期的等待时间。据报道,在感觉到的不安全环境中等待超过10分钟的女性等待的时间比实际情况下的时间要长得多,也比处于同样情况下的男性长。作者建议,在公交系统中尽可能广泛地提供车站和车站的基本设施,并特别关注低频路线和安全措施较不安全的地区的车站。

Lagune-Reutler, M., Guthrie, A., Fan, Y., amp; Levinson, D.则在2016年提出等待区域环境和过境等待时间感知:树木、交通和污染空气的影响。通过对等待区域既公交车站附近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等待区域坏境与等待时间感知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而在等待感知时间的减小的情况下,乘客的公交出行幸福感便会提升。

1.2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