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性分析文献综述

 2022-07-15 06:07

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性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公路隧道通车里程逐年增加,隧道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隧道出入口段,由于光照环境的不断变化,驾驶人的视觉感知也发生改变。本文聚焦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展开梳理,从瞳孔面积变化、眼动特性、驾驶经验及其他四个方面分类综述,集中体现在驾驶人视觉特性规律及视觉负荷评价指标两个研究方向,并基于文献内容的理解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隧道出入口;视觉特性;瞳孔面积变化;眼动特性;驾驶经验

绪论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隧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隧道安全问题。本论题“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性分析”来源于导师的科研项目,由于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照度的急剧变化,出现 “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容易造成驾驶人视觉明暗适应困难,诱发不良驾驶行为,甚至导致交通事故。因此,研究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分析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变化规律,对道路行车安全有重要意义。

为深刻了解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的视觉特性,掌握行车安全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的收集了自2007年以来的文献资料,包括核心期刊论文、知网收录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以及web of science收集的外文文献等。根据文献内容的不同,将分为瞳孔变化与视觉负荷评价指标研究、眼动特性研究、驾驶经验与视觉特性研究、其他研究四个内容对其进行概括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认识。

国内外研究现状

1瞳孔变化与视觉负荷评价指标研究

2007年之前,国内学者对公路隧道研究主要集中在线形安全设计及行车视距理论方面,但缺少行车实验的支持,较少考虑驾驶员视觉反应的影响[1]

2007年,杜志刚等对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人的视觉适应展开了实验研究,利用EMR- 8B眼动仪等设备,通过大量隧道行车试验获取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处瞳孔对光照强度的反应。并选取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作为评价指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驾驶员的动态视觉反应特性。研究表明:隧道内距出入口50m范围,驾驶员瞳孔面积与隧道进出口照度成幂函数关系,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度可作为隧道进出口的行车安全评价指标。

与此同时(2007年),杜志刚等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明暗适应中的视觉震荡现象,以驾驶员瞳孔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积分公式量化视觉震荡持续时间强度,定义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视觉舒适度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价隧道进出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及行车安全性。

在杜志刚等人的研究基础上,郭雪斌等(2008年)将瞳孔面积变化速度指标及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指标结合起来,参照瞬时振动人体负荷评价指标,建立了以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MTPA)作为隧道进出口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用于表述有无视觉障碍两类瞳孔变化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