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人才效能关键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08 03:11

文献综述

1 海归创业人才效能

1.1人才效能

目前关于人才效能的研究比较少,尚处于发展初期。周学军,胡宇辰[7](2013)指出效能不同于效率,通常是指一项系统投入资源后,其产出达成预定目标的程度,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是可量化比较的指标。国内学者潘晨光和王力[8](2004)、李群和陈鹏[9](2006)、黄兴国[10](2011)均用人才总量(人)/人均GDP(元)来描述人才效能,指出宏观意义上人才效能主要是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人才效能的概念用来说明人才实际发挥作用的程度。陈安明[11](2007)将人才效能的概念进行了拓展,从地区人才层次结构和经济产出类型角度来考虑地区人才效能,并指出人才效能的实质意义在于,在某经济领域内,与单位经济产出规模相对应的某类人才的数量。它反映了经济产出与人才数量的对应关系,用人才效能=某类人才数量(人)/经济产出规模(百万元)表示。王美霞和王选华[12](2010)认为人才效能主要反映工作中所体现人才努力程度。同时指出人才的产出成果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人才的产出成果其效能的高低最终都会反映到经济成果的产出上来。吴江[13](2012)和陈颖 [14](2013)从人才对组织目标完成情况和对宏观经济贡献程度两个方面考虑人才效能,定义人才效能为人才的投入产出比,投入的是人才、资金、时间等资源,产出的是宏观经济规模和社会效益。

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人才效能,一方面人才效能相似于人才资本效率,是宏观意义上特定区域的单位人才资本的产出量,即人才的投入和产出比。另一方面,同周学军,胡宇辰[7](2013)指出的“效能不同于效率”相同,人才效能不等于人才效率,人才效能更强调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即人才对区域的贡献和回报率。

1.2海归创业者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各项人才吸引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就业或者创业。据《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国内创业环境日益改善,在政府提倡创新创业的文化支持下选择回国创业的海归人数越来越多。海归创业人才成为各区域引进人才队伍中的“亮点”。

何琪[1](2003)指出中国留学生回国的人数以每年13%的速度不断递增,留学人员回国后择业越来越倾向于创业,海归创业人才主要有到发达国家留学、年龄小、层次高、学科涉及面广,创办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等特点。冉红霞[2](2008)在其研究将海归创业人才界定为留学归国人员中层次比较高的人才,同时指出海归回国创业的平均年龄在35岁,所学专业理工课占了近一半,创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比例最高。2013年《关于在留学人才引进工作中界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一般是指:中国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学成后在海外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金融、管理等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内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拥有较好产业化开发前景的专利、发明或专有技术的人才。胡洪浩[3](2014)将海归创业定义为从海外(留学或者商务)归国的人员,通过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与创新,以创造更大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过程。黄昱方等[4](2014)认为在国外接受了较高水平的教育和专业培训、具有较高 “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参与知识创造或者技术创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承担创业创新使命为海归创业者的个人特征。杨敏,张亚芳[5](2015)认为海归创业人才掌握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引领最前沿的管理实践,拥有双元文化优势,是拥有高层次知识结构回国创业的海外留学者。杨月坤[6](2015)指出海归人才是人才结构中的高层次人才,一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勤奋拼搏的精神。

综合上述文献定义海归、海归创业者的共同点,本文将海归创业人才定义为在国外接受过高水平教育培训,掌握高新技术或先进管理知识,回国创业的高层次人才。

1.3海归创业人才效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