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老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08 03:11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在西方国家,空巢化的现状与其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拥有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福利服务制度,能够较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在一定物质需求得以满足后,西方学者开始关注空巢老人精神状态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

学者Bettina Meinow, IngemarKareholt和 Marten Lagergren(2005)曾提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他们对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人的自理能力,同时他们提出,收入也是“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学者Sally Redfem(2002)对养老机构和社区照料做了相关研究,他指出养老机构提供的专业医护服务收费较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养老机构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一)空巢家庭的形成原因

谭琳(2002)指出,在我国城市实行较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20年之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一批值得关注的中年空巢家庭就已经出现,也就是新空巢家庭。赵芳(2003)认为,“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大,促使“空巢”家爱听数量进一步扩大,因此她们提出,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空巢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因“空巢”的现实正逐渐弱化。刘庚长(1999)在对我国家庭结构变动趋势进行考察后,提出未来我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核心家庭是最主要的形式,但空巢家庭日渐增多。陈晓敏、杨柳(2003)也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经济、社会和思想等种种原因,空巢家庭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选择,“空巢现象”已不仅仅是个别家庭或“数”上的意义,而是已有了显性的普遍的“质”的意义,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空巢期的延长,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王玲凤(2009)指出城市空巢老人排行前五位的心理健康问题为认知问题、睡眠食欲、敏感焦虑、人际交往和适应问题,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城市空巢老人、普通老人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相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普通老人,第三为绝对空巢老人,无子女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女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男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随着收入的降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减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有配偶相伴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单身老人。张骑等(2010)提出,显著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心理压力、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部分因子。崔丽娟等(2001)对养老院老人的研究表明,老年人最希望获得的是情感支持。王兴华等(2006)研究表明,家庭支持是抑郁的有效预测成分,子女支持是家庭支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老人能否及时得到来自子女的帮助,是否得到子女的尊重、认可和慰藉,会极大的影响老年人的情绪,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