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三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选择偏好及管理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27 09:03

国内外医务人员多学科团队协作研究进展

摘要: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由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共同为患者制定适宜诊疗方案的一种会诊形式,它是整合、交叉、渗透、集中、精准、个性的诊疗模式,也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延伸,能够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综合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最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MDT的开展,各级医院也逐渐开始进行MDT的探索,但是较少有研究探究医务人员多学科协作诊疗行为的偏好。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与系统归纳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MDT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离散选择实验在卫生领域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医务人员多学科协作诊疗行为的偏好,提高医务人员参与MDT的积极性,改善患者健康结果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关键词:多学科团队协作;离散选择实验;选择偏好

1 研究背景

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指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专业人员为依托,为患者提供科学诊疗服务的新型医疗模式,具体通过MDT病例讨论会的形式开展[1]

多学科协作对学科建设来说,改变了以前单学科诊治的现象,优势科室的优势技术能实现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资源实现共享。学科交叉、学科重建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热门领域,多学科协作有利于学科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科研合作的产出,推动学科共同发展;对患者就诊来说,多学科协作打破了专业和学科界限,全面考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改善患者和家属的就医感受和体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对于医生培养来说,多学科协作有利于纠正医生“重部位、轻整体”“重疾病、轻病人”的思维逻辑,培养医生全面、整体的思维方式,这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初衷相吻合;对于医院发展来说,多学科协作有利于形成单病种或亚专科的诊疗规范,提高医院的诊治水平,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扩大医院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实现医院良性运转[2]。所以MDT能够结合各个学科的优质资源,促进专科间的知识共享和优势互补,不仅可以为医院带来更多优质资源和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优化疾病治疗方案,降低医疗费用,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多学科协作的建设与发展。2010年,原卫生部公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 年版)》[3]多次提及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国内一些大型的诊疗中心逐步开始重视多学科协作。2016 年发布的《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4],随后于同年10 月颁布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将推行“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作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手段之一[5]。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公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 年版)》,在细则中多次提到多学科协作的理念,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为重症疑难患者得到多学科联合诊治提供政策支持,这大大地促进传统医学模式向多学科协作模式的转变,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中国的大型的诊疗中心陆续形成。2018 年1 月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 年)》[1]将以患者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作为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需求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同年8月发布的《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6]给出了一套MDT 标准化操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MDT 的开展内容、实施步骤和预期目标。提出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以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7]中提出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可见,开展多学科团队已经成为我国改善卫生服务、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手段。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MDT的实践,但是医务人员参与MDT的积极性并不高。郭晓培[8]等人对北京某医院的医务人员的研究发现,71.5%的医务人员未参与MDT,主要的阻碍因素为缺乏有领导力的成员、团队成员的信任不强、缺少绩效激励、MDT现行模式难执行等。李涛[9]对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研究发现,未参与MDT的人员比例为62%,会议时间安排、信息呈现的质量和完整性、工作量、会议模式等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参与意愿。因此,在制定激励措施、提出有关政策时应从多方进行考虑。李蕊[10]等人对安徽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研究发现,医务人员MDT参与率仅有19.2%,MDT绩效管理、参与压力、患者参与等会影响医务人员参与MDT的积极性。印荷杨[11]通过文献综述后发现,医院在进行MDT探索时缺少促进医生参与MDT 的有效激励措施,大部分医院医生的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等都不与MDT 直接挂钩,导致医务人员继续参与多学科团队的积极性低下。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MDT的参与率不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激励措施、相关政策、绩效管理、参与压力、医院领导重视、社会资源投入等。目前国内关于MD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述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方面、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现状方面,也会从不同层面考虑医务人员参与MDT的影响因素。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在研究视角上,多数学者只从其影响因素入手,以期对医务人员多学科协作诊疗偏好有更深入的了解,但单单只影响因素研究并不能很好的定量的反映医务人员多学科协作的真实意愿,因此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2)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文献回顾发现大多数研究者采用逻辑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主要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但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访谈法可以定性定量分析影响医务人员参与MDT的因素,但不能明确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强度;问卷法可以定量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医务人员参与MDT的因素 但是不能研究各属性之间的边际替代关系,各个不同属性的水平也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然而,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一种新的测量意愿的研究方法,即离散选择试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是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问卷,可以通过对参与MDT工作各属性的水平进行控制,定量地显示医务人员的工作偏好,并且还能用于分析不同类别的医务人员在工作意愿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医务人员为了改善某项工作特征而愿意支付的费用等便于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但目前并无研究将DCE引入多学科团队协作探讨医务人员的参与偏好。

因此,本研究以杭州市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借助调查问卷,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医务人员参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的作用强度,找出影响他们参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主要工作属性,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医务人员在参与MDT偏好上存在的差异。为提高医务人员参与多学科团队协作积极性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多学科团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