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14 04:09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人民陪审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司法大众化与司法专业化的制度结合点,人民陪审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价值与司法价值。人民陪审制在我国已有较深厚的积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的出台使人民陪审制更具活力。然而在制度理念、制度构造、制度实践上仍存在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深入分析,为探究贯穿人民陪审制的价值理念——司法大众化与司法专业化的交锋奠定基石。

  1. 人民陪审制的意义与价值

托克维尔认为陪审制度“是人民主权的一种形式”。[1]人民陪审制兼具政治价值和司法价值,政治价值体现在人民参与行使主权、反对司法专权中;司法价值体现为有效的真相发现以及司法判决的社会抗压性。[2]

人民陪审制有利于实现司法专业化判断与群众对公正的认知[3]、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理性司法与社会情理[4]的有机统一,可以有效调和司法专业化与司法大众化之间的矛盾。[5]凭借社会经验和一般理性,深谙社会运行之道的具有丰富社会阅历和开拓视野的人民陪审员能够较为恰当地判断真伪、探究真相。与之相对,职业法官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往往过多倚重其审判经验或法律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6]民众参与审判可以输入普通人的常识,常理和常情,缓和“理想主义”改革下现代法律与本土生活的隔阂。[7]

人民陪审制可以促进公民理性、有序地参与司法,消解公民自外部参与司法体现出的无序性和随机性。[8]通过人民陪审制,公众的情绪不仅可以得到展现,还能得到有效控制。[9]

然而,也有学者对人民陪审制提出质疑。首先,陪审员在司法审判的情境中可能会采取“启发式”的信息加工模式,偏离理性的认知轨道,即个体以自动化的、诉诸直觉的、漫不经心的方式处理信息,或者通过一些非核心的、在认知上缺乏有效性的信息提示作出决策。[10]其次,在一定程度上,陪审员参与审判会影响司法裁判的效率和进程。[11]考虑到司法改革的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对广泛地赋予人民群众司法裁决权要采取审慎的态度,防止不恰当地夸大民众在司法裁判中的作用,增加其负担和责任。[12]

二、比较法视野下的人民陪审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