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31 10:08

沙漠化信息提取方法综述

摘要:在总结沙漠化土地遥感研究的基础上,对沙漠化土地遥感信息提取,沙漠化土地遥感评价指标等研究做了详细地论述.旨在探索一种有理有据而又满足当前和未来对沙漠化土地遥感信息分析的新思路。

关键词 : 沙漠化,遥感,影像,信息提取

前言

在21世纪初,我国连续3年大面积遭受沙尘暴袭击。西至青藏高原,东到京津塘地区,北为内蒙古,南临长江沿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见识了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而沙尘暴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的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已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0年,国家总理朱钅容基,在视察了浑善达克沙地及河北坝上后,提出::“是治沙,还是迁都?”;“防沙治漠,刻不容缓!”等。因而势必要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科学的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情况。而传统的沙漠化土地调查方法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时掌握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动态成为现实,沙漠化遥感监测的技术路线也日臻完善。但就沙漠化土地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等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待发展与完善。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时掌握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动态成为现实,沙漠化遥感监测的技术路线也日臻完善。但就沙漠化土地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等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有待发展与完善。

沙漠化的定义

目前,有关荒漠化问题的研究,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但就荒化/沙漠化/沙化等概念的界,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1],研究荒漠化评价和制图时,就荒漠化定义作了修订:认为是气候,土壤,经济,社会及自然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破坏了土壤,植被,大气和水分之间的平衡,导致生产潜力破坏,环境恶化。荒漠景观增多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荒漠化定义为: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受干旱影响的亚湿润区域的土地退化[2]

而在中国.有的学者引用荒漠化概念,也有学者提出沙漠化,沙化等概念。王涛,朱震达等根据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将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等3种类型,并定义风蚀荒漠化既沙漠化(Sandy Desertifaication)为: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叠加以空气动力为主的自然营力所造就的土地退化过程,干旱多风和沙源丰富的沙质地表是产生风蚀沙漠化的条件和物质基础[3]。近几,由于沙尘暴等原因,沙化概念使用频度较大。有人提出沙化概念,认为沙化是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4]。并定义沙化土地为:各种气候(包括极干旱,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和湿润)条件下,主要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以疏松的沙质表层为主要标志的,具有风沙活动(即风蚀移动,堆积过程)及风沙地貌景观的退化土地[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