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15 08:07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

文献综述

摘要: 智能是新时代的产物,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它能够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不用人工而自己运作,不再需要人为的看管,而且可以运用在科学勘探等领域。智能小车就是这样的一个体现,此次设计的避障小车,就是用STC89C52微控制器作为系统控制器,设计出一种能够规避障碍的智能小车。整个小车由循迹模块,避障模块,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单片机模块6个模块组成。整个过程中,小车的单片机通过前方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做出判断,并在黑色轨道上完成前进,转向,掉头,等简单的操作。并且整个过程中的数据通过显示器显示读出。目前,智能小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通过此次设计,我们可以充分了解一个最基本的智能小车的构造,如果我们再搭配其他器件和功能,相信一定可以发展成相关产品,并投入市场使用,未来一定大有用途。

正文: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机器人在全球的发展已经遍地开花。它在创造应用型机器人的领域越来越宽泛,更加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更强大。此外,机器人正朝向非制造应用程序和微小的方向发展,如点菜机器人,食品递送机器人等。目前为止,机器人在人工领域正在逐渐取代人类,而人们对它的依赖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应用于工业方面的机器人的所有装机容量大概有10万台。在这之中,国产机器人约占2/5,即超过4万台。与世界上安装的7000万台机器人数量相比,中国的总装机容量仅占总数的0.14%[1]。

发达国家里面,比如日本:由于日本人口稀少,人口老龄化特别严重,日本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了工业机器人发明的研究。就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规模方面,日本都可以算是机器人大国。并且,早在2004年,日本就发布了新产业发展战略,将在7个领域全面覆盖机器人,使机器人创新技术成为他们国家新的经济支柱。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虽然德国的人口急剧下降,但二战后德国很快成为发达国家。这其中有很成分是因为引进工业的机器人的功劳。众所周知,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变成了工业大国。二战后德国劳动力的短缺却为德国发展工业机器人埋下了有利因素。德国在70年代开始实施机器人法案。并在某些工业领域全部用机器人代替,比如有毒有害的化工岗位等。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德国总共约14万台。而且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也都是德国企业。就机器人供应商方面。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就分别占据了全球市场的51%和40%。

对比之后发现,我们在这方面还落后至少20年,追赶他们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