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的7种禁用着色剂文献综述

 2022-07-24 12:33:37

{title}{title}

综述

引言

化妆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之一。2005 年2 月发布的中国首部美容产业年发展报告《2004 年中国美容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美容服务业收入为2200 亿元人民币,化妆品销售额达850 亿元人民币,并在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化妆品的安全性已经日益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化妆品的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化妆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多数是合成染料,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因此,世界很多因家纷纷立法对化牧品中着色剂的用量加以限制。如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卫生规范》,美国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和欧洲EEC Cosmetics Directive J 都对化妆品中暂用或禁用的有毒有害着色剂或有机染料的种类和含量有着严格的规定。

苏丹红着色剂是一类红色或橙红色的工业染料,主要作为生物染色剂用于皮革、涂料等化工业,这类染料具有致癌性。罗丹明B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工业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木制品和有色玻璃等的染色,与苏丹红一样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分散黄也是一种工业染料,常用于地毯染色,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化妆品规范中规定这些限用着色剂专用于不与粘膜按触的化妆品。如果与人直接接触的化妆品中使用了这些着色剂,那么这些着色剂就很可能进入人体,引起人的光敏反应,常常引起烧灼癌痒.表皮剥脱和轻微疼痛等过敏症状,尤其是某些焦油着色剂甚至可以诱发癌症。

关于着色剂的检测方法,因内外有采用高效液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且多为单独对化妆品中的七种禁用着色剂进行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UPLC) 与传统的液相色谱技术相比,大幅度改善了液相色谱的分析速度、分离度、样品通量和灵敏度。目前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已先后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分析、药物开发、代谢组学等领域。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着色剂的分析方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组分各类激素的快速分离检测,极大地提高了分析速度。方法准确、简便、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化妆品的实际检验工作。

化妆品中着色剂的分类

1.2.1 化妆品部分着色剂禁用或限用规定

化妆品部分着色剂禁用或限用规定

美 国 限 用

通用名/俗名

CI. NO.

SDC黄

CI 11680(Ki401)

SDC蓝

CI 74160 (A0404)

SDC绿

CI 74260

SDC红

CI 12490

Cosmeny1 black r

CI 77266

Cosmeny1 violet

CI 51319

美国、欧盟都可以用着色剂

Fast绿

Green 3 CI 42053(Midori 3)

NO.5黄

Yellow 5 CI 19140(Ki4)

C69-002

Yellow 5 lake CI 19140(Ki5)

NO.6黄

Yellow 6 CI 15985 (Ki5)

C70-5270

Yellow 6 lake CI 15985 (Ki5)

NO.10黄

Yelow 10 CI 47005 (Ki203)

C71-5171

Yelow 10 lake CI 47005 (Ki203)

NO.11黄

Yelow 11 lake CI 47000 (Ki204)

NO.4橙

Orange 4 CI 15510(Daidai205)

NO.4红

Red 4 CI 14700(Aka504)

NO.17红

Red 17 CI 26100(Aka225)

NO.28红

Red 28 CI 45410(Aka218)

NO.33红

Red 33 CI 17200(Aka227)

C23-009

Red 36 CI 12085(Aka228)

NO.1蓝

Blue 1 CI 42090(Ao 1)

C39-4433

Blue 1 lake CI 42090(Ao 1/Ao 205)

NO.2紫(油溶)

Violet 2 CI 60725 (Murasaki201)

NO.3紫(水溶)

Ext.Violet 2 CI 60730(Murasaki401)

1.2.2七种禁用着色剂的简述

禁用色素

CAS号

分子量

分子式

名称

着色剂 CI 12075

CAS No 3468-63-1

338.27

C1H10N4O5

Pigment Orange 5

颜料橙5

着色剂 CI 12140

CAS No 3118-97-6

Solvent Orange 7

苏丹Ⅱ/溶剂橙7

着色剂 CI 13065

CAS No 587-98-4

375.38

C34H24BaCl12N4O8S2

Acid Yellow 36

酸性黄36

着色剂 CI 26105

CAS No 85-83-6

Solvent Red

苏丹红4

着色剂 CI 42555

CAS No 548-62-9/

CAS No 467-63-0

Basic Violet 1

甲紫

着色剂 CI 42640

CAS No 1694-09-3

Acid Violet 49

酸性紫49

着色剂 CI 61554

CAS No 17354-14-2

350.45

C22H26N2O2

Sudan Blue 2

苏丹蓝2/溶剂蓝35

1.3检测

1.3.1实验检测仪器与试剂

1200HPLC高效腋柑色谱仪(美国Agilent 公司),配自动进样器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涡漩仪(MS2,德国Heidolph公司);离心机;分析纯二氯甲烷(用于样品瘩解或分散);色谱纯甲醇(用于色谱分析);分析纯乙酸胺;水为去离子水。7 种着色剂标推品,颜料橙5、苏丹2、酸性黄36、苏丹红4、结晶紫3、酸性紫49、苏丹蓝2。

1.3.2实验检测样品

市售各类化妆品包括口红、眼影、腮红、粉饼、化妆水、卸妆液等各类同内外化妆品 30 种。

1.3.3实验检测方法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流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薄层层析有许多优点:它保持了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等特点,同时展开速率快,一般仅需15~20分钟;混合物易分离,分辨力一般比以往的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适用于只有0.01mu;g的样品分离,又能分离大于500mg的样品作制备用,而且还可以使用如浓硫酸、浓盐酸之类的腐蚀性显色剂。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GC)是色谱法的一种。气相色谱法由于所用的固定相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的叫气固色谱,用涂有固定液的单体作固定相的叫气液色谱。在实际工作中,气相色谱法是以气液色谱为主。优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分离、分析恒沸混合物,沸点相近的物质(某些同位素,顺式与反式异构体邻、间、对位异构体,旋光异构体等),应用范围广,虽然主要用于分析各种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物质,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分析高沸点物质和固体样品。但是在对组分直接进行定性分析时,必须用已知物或已知数据与相应的色谱峰进行对比,或与其他方法(如质谱[24]、光谱)联用,才能获得直接肯定的结果。在定量分析时,常需要用已知物纯样品对检测后输出的信号进行校正。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还有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不被破坏、易回收等优点,缺点是有“柱外效应”,在从进样到检测器之间,除了柱子以外的任何死空间(进样器、柱接头、连接管和检测池等)中,如果流动相的流型有变化,被分离物质的任何扩散和滞留都会显著地导致色谱峰的加宽,柱效率降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灵敏度不及气相色谱。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25]不仅具有传统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还结合了超临界流体的特点,依靠流动相的溶剂化能力进行分离,并且能够通过调节流动相的强度、动态背压(ABPR)及温度,对待测物的保留和分离进行有效调控,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少,前处理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1.4总结及展望

以上介绍了化妆品中禁用着色剂的种类和检测方法。七种禁用着色剂为:颜料橙5、苏丹2、酸性黄36、苏丹红4、结晶紫3、酸性紫49、苏丹蓝2。着色剂因个人的不同会对人的皮肤有刺激,造成过敏反应,但天然成分的着色剂不仅低刺激低致敏,还有天然功效,因此在化妆品行业广受欢迎,人们也在不断追求更安全无害,效果更好的着色剂禁用的着色是对人有伤害的,所以着色剂的含量检测更是要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1]于淑娟,郑玉斌,杜杰,刘建平,尚宏周,刘琳.防晒剂的发展综述.日用化学工业,2005,35(4):248—251

[2]王丰玲,张英锋,马子川.防晒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与评价.化学教育,2008,(6):1—2

[3]沈红玲,郑水林,龚兆卓,贺洋,白志强,郭美玲.纳米氧化物在抗紫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4]姚超,张智宏,林西平,等.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V)——防晒化妆品中的纳米二氧化钛[J].日用化学工业,2003,33(5):333—336

[5]余爱萍等.纳米抗紫外粉体及其在化妆品中的改性应用.材料导报[N],2001,15 (12):38—42

[6]黑田章裕.有机相分散体及化妆料[P].JP:082119832,1994.

[7]崛野政章,长谷川幸夫.化妆颜料[P].JP:09248716,1996

[8]王岳,吴新民,陈晓黎.纳米ZnO的制备与应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3):346—349

[9]张卫强,朱英,宋钰.防晒类化妆品中防晒剂的使用情况.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8):699—701

[10]尹彦秋,刘云.防晒剂及其应用.日用化学工业,2003,33(3):174—178

[11]Garoline Kerr.The effects of two UVB radiation-absorbing sunscreens on UV radiation-induced carcinogenesis,soppression of the contact hyper-sensitivity response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airless mouse[J].Mutation Research,1998,422:161—164

[12]张婉萍,牛文霞.包覆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固体脂质微粒的制备及性能.化工学报,2011,62(10):2964—2968

[13]于淑娟,郑玉斌,闫莉,尚宏周,梁爵,崔冠峰.二苯甲酮类聚乙二醇基水溶型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与表征.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21(5):891—895

[14]李敏谊.二苯甲酰甲烷甲基化反应的微波辐射合成法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66(2):128—129

[15]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sunscreen creams containing morin-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UV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2015,6477—6491

[16]Amit Roy, Ram Kumar Sahu. For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rbal Sunscreen Cream. Research J. Topical and Cosmetic Sci.5(1):Jan—June 2014

[17]崔文颖,杨高云,李妍.植物精华对皮肤美白作用的研究进展.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4):479—483

[18]胡桂燕,王永强,李有贵,钟石,曹锦如,陈诗,何秀玲,计东风. 丝胶蛋白性能及美白防晒乳的研制.研究与技术,2010(4):27—30

[19]TAKAHIRO O.Ultraviolet absorbing agent[P].JP:2004—067926,2004—03—04.

[20]杨立森,王淑琴,陈宝东. 防晒用品防晒性能的物理方法测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6,35(1):50—52

[21]戎伟. 紫外光谱法初步评价46种防晒剂的防晒效果.香料香精化妆品,2015(3):53—58

[22]曹小华,肖铎.防晒霜紫外线透光率的测定及防晒效果分析.光谱学和光谱分析,2013,33(11):3098—3100

[23]马杰,林维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几种防晒剂.日用化学工业,2010,40(3):225—228

[24]李英,王成云,刘丽,张伟亚,杨左军.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防晒剂.分析试验室,2003,22(3):77—80

[25]徐莉,庞道标,符灵梅,黄薪颖.超高效合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7种防晒剂.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51:1666—1669

[26]Amanda S.Barnard,Jordan J.Louviere,Edward Wei and Leon Zadorin. Using hypothetical product configurators to measure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nanoparticle size and concentration in sunscreens.Design Science,2016.

[27]Guang Wang,Yi He, Kuo Zhang.Evaluation of uvioresistant effect of naphthopyran derivatives on photo-oxidation of poly(ethylene oxide).2012.

资料编号:[82761]

综述

引言

化妆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之一。2005 年2 月发布的中国首部美容产业年发展报告《2004 年中国美容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美容服务业收入为2200 亿元人民币,化妆品销售额达850 亿元人民币,并在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化妆品的安全性已经日益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化妆品的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化妆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多数是合成染料,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因此,世界很多因家纷纷立法对化牧品中着色剂的用量加以限制。如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卫生规范》,美国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和欧洲EEC Cosmetics Directive J 都对化妆品中暂用或禁用的有毒有害着色剂或有机染料的种类和含量有着严格的规定。

苏丹红着色剂是一类红色或橙红色的工业染料,主要作为生物染色剂用于皮革、涂料等化工业,这类染料具有致癌性。罗丹明B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工业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木制品和有色玻璃等的染色,与苏丹红一样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分散黄也是一种工业染料,常用于地毯染色,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化妆品规范中规定这些限用着色剂专用于不与粘膜按触的化妆品。如果与人直接接触的化妆品中使用了这些着色剂,那么这些着色剂就很可能进入人体,引起人的光敏反应,常常引起烧灼癌痒.表皮剥脱和轻微疼痛等过敏症状,尤其是某些焦油着色剂甚至可以诱发癌症。

关于着色剂的检测方法,因内外有采用高效液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且多为单独对化妆品中的七种禁用着色剂进行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UPLC) 与传统的液相色谱技术相比,大幅度改善了液相色谱的分析速度、分离度、样品通量和灵敏度。目前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已先后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分析、药物开发、代谢组学等领域。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着色剂的分析方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组分各类激素的快速分离检测,极大地提高了分析速度。方法准确、简便、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化妆品的实际检验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